桑植县“四统四分”探索预算管理改革新路子
桑植县作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面对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在全面总结多年“穷县不穷民、弱县不弱项、小县有担当”的经验作法上,坚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瞄准预算安排“路径依赖”、资金使用“撒胡椒面”、资金下达“姗姗来迟”、资金监管“点到为止”四大痛点堵点问题,创新预算管理“四统四分”模式,从根本上增强了政府统筹资产资源资金调控能力,初步实现了“人员经费足额保障、公用经费对标保障、基本民生充分保障、特定目标归类保障”的改革目标。
一、统一标准,分块压减,变“路径依赖”为“实事求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扭转预算安排“基数+增长”的惯性思维。一是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市要求,从严、从实、从细编制预算,从源头上压减一般性支出,为做好“三保”挤出了资金空间。2021年一般性支出43132万元,同比减少3369万元。二是压减低效项目。坚持政府规划、部门规划、项目规划、资金规划“多规合一”,决策、预算、供给、保障“四位一体”,打破原有基数,重新核定项目支出,对上年度一次性支出项目和用于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项目一律取消,对连续两年列入年初预算而未实际开展业务的项目进行专项清理,2021年共清理项目24个,收回资金1627万元。坚持年初预算项目只减不增原则,支出项目由2020年的352个减少到2021年的167个项目。三是压减特定目标类项目。按照“政府定事、以事定钱”原则,从严审查特定目标类项目申报。对预算单位提供的书面申请报告、绩效目标申报表和佐证资料,由财政部门的专项审查组进行初审,经分管副县长、常务副县长依次审核,县长终审批准后,再由财政部门下达指标,形成一套合法合规、完整清晰、稳定可控、行之有效的审核流程。2021年审减特定目标支出10337万元,节约率28.99%。
二、统一架构,分类归并,变“撒胡椒面”为“握指成拳”。规范项目资金设立和预算管理,将政策目标相似、使用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项目进行整合,有效解决了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一是优布局,“归”有力度。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基本民生以外的支出统一归并为特定目标支出,分为会议培训、信息化建设、考核达标、劳务服务和其他预留五大类,形成了规范明晰的项目管理框架,改变了部门项目林立、支出管理无序的局面。2021年全县归并后的项目较2020年减少60%,节约财政资金5337万元,节约率达21.15%。二是精管理,“归”有准度。对同类项目集中归并,进行集约化管理,让项目支出“零售价变批发价”,避免了资金挪用、浪费的情况。重点对全县会议培训、信息化建设等部分相同的支出项目进行合并,将以往预算到各单位的会议培训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分别归属到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和县大数据中心集中管理。2021年,信息化建设节约资金371万元。三是降成本,“归”有深度。对新增项目持续归并,促进分类归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划定了严格的标准,堵上了新增项目乱报、多报、虚报的漏洞。
三、统一模式,分项直达,变“姗姗来迟”为“一步到位”。在落实好上级直达资金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增量扩面,让资金精准直达困难群众、市场主体和具体项目,打通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一是理顺脉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建立以及时联络、定期会商、每周调度和每月报告等制度为基础的工作机制,打造横向覆盖全部直达资金,纵向贯通所有环节的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直达有序高效。二是打通节点。建立重大事项直达资金管理模式,对县委县政府议定的特定目标类项目,按照上级直达资金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确保基本民生、劳务服务、基础建设等特定目标类项目资金精准到位,在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指数上发挥财政保障作用。三是突破瓶颈。对分配到各板块的资金严格分类,制定目录清单、列出负面清单,让资金用在紧要处、刀刃上。按照关联互助、互换共享、整合利用的原则,探索推进平台系统数据开放共享,实行部门间数据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劳动、效率低下。将相对应的指标直接下达到各预算单位,对审核、验收通过的项目,由预算单位申报用款计划,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使资金直达第三方。四、统一要求,分段监管,变“点到为止”为“闭环控制”。从增强可操作性出发,实现对资金流向的全方位监管,削减部门分配资金“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遏止腐败行为发生。一是精细绩效评价。优化工作流程,将绩效评价适当前置,贯穿项目审批到结算决算全过程。开展分类评价,对特定目标类支出进行总体评价和个体评价,对特定项目的支出情况进行绩效再评价。强化结果应用,绩效评价高、效益好的,对下一预算年度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绩效评价低、效益差的,对下一预算年度的同类项目予以调减或取消,防止预算单位套取、浪费财政资金或改变资金用途,提升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精准性。通过绩效评价,2021年减少执行中项目9个。二是规范国库支付。实施双重审核模式,由预算单位编制支付申请,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初审,国库支付中心终审,两道防线对资金用途及挤占挪用专款的现象进行审核。从严监管财政资金,全面落实专款专用制度,防止项目资金挪用,为资金直达提供保障。工程和劳务服务类项目按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其他一次性支出项目采取先按比例预付、后结算的办法办理。三是严格财务核算。开展内部专项检查,积极配合县委专项巡察,将视线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重点检查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四位”(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环节领域,对预算单位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检查,确保支出凭据合法,会计业务处理及时,减少和避免往来款项的形成。对当年节余的特定目标类项目资金,年底一律收回,弥补财政收支缺口或纳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