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桑植县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医疗卫生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和提升医疗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以保强治、防提结合”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构建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
一、坚持以“保”为重点,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桑植县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健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残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推行健康扶贫与深化医改融合的方式,确保政策落实。二是加强制度保障。严格执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群众及时看病就医,解决入院难题,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0.31%。落实“六重医疗保障”制度,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将涉及医保、保险、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扶贫特惠保、定点医院减免以及政府兜底保障等政策,实行“一站式”到经治医疗机构结算,不让人民群众到各个部门跑路。33种大病集中救治率达100%,综合报销比例达85%以上。三是加强财政投入。2020年拨付到乡村总经费2519.22万元,拨付率达100%。为全县276个村卫生室每年保障6000元的运转经费,其中不少于2000元用于购买村医养老保险,解决村医后顾之忧。
二、坚持以“治”为关键,优化医疗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实行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出台桑植县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坚持中西结合、医防融合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和公卫服务能力为重点,2020年,组织对乡镇卫生院公卫人员、村医进行了12大项培训全覆盖。二是建立跟班学习制度。凡新从事公卫工作的人员须到相关县直公卫业务管理指导机构跟班学习15天以上,强化知识储备。三是实施医防融合服务。积极推进基层慢病管理医防融合,逐步实施高血压医防融合“五个一”(一个明确的诊断、一张适宜的处方、一些基本药物、一项健康咨询和跟踪服务、一条急诊救治绿色通道)服务。全县23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高血压示范门诊及监测点,运维率达到100%。四是推进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融合,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档案管理和务实应用,提高使用效率,项目规范性得到加强,群众感受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四是加大全科医生配备,23个乡镇卫生院均配备2名以上全科医生。全县已基本形成以两家县级医院为龙头,23家乡镇卫生院为骨干,276家村级卫生室为网底,三级联动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坚持以“防”为根本,加强疾病控制。全面加强疾病防控措施,保障群众少生病。一是优化服务团队。全县优化组建12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按“应签尽签”的原则,2020年度签约10.81万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全覆盖。二是规范履约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为重点,每季度至少上门履约一次,促进了慢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和降低了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020年签约服务四类慢病患者8500人。三是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精准康复服务。为全县1750名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7605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指导,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塑造健康主体意识。引导和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健康乡村建设,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四、坚持以“提”为支撑,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推进两院新功能区建设。建成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县中医院骨科大楼投入使用。二是推进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达标建设,改善就医条件,提升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医疗服务点建设,充分利用好安置区周边原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新建和改扩建87个村卫生室,保障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的群众看病就医全覆盖,解决搬迁群众的看病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