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多措并举提升财政评审效能
近年来,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审慎”的基本原则,恪守“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的评审理念,按照“强化评审力度,提高评审质量”的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提升评审效能,为政府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较大幅度节约财政资金,有效规范了全县政府投资领域的工作秩序。
关口前移结硕果,评审覆盖创佳绩。首次将概算评审全面纳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现从“项目投资决策--项目投资实施--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全链条式评审管理,并取得良好成效。概算的纳入从源头上控制了投资总额,为接下来的预算评审、项目实施及结算评审划下了一道严禁预结算资金超概算的红线,基本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以概算引领各环节、全过程的评价审查机制,为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整章建制立规矩,“1+N”体系显成效。以长沙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等先进单位为榜样,比学先进,自我加压,结合本地实际修订完善了《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慈政发〔2022〕5号),该文件规定了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工作程序,对评审时效性做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对于参与各方权责做出了明确划分,其推出不仅解决了当下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诸多困难,更为今后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与先进地区接轨提供了着力点和切入点。为更好落实慈政发〔2022〕5号精神,相继制定并出台《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函告制度》《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现场踏勘制度》《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资料受理制度》,在政策上保证了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工作的合规性、高效性及可行性,大幅提升了评审工作速度,规避了工作盲区,纠正了工作误区,从而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及函件往来环节最大限度维护了各参与单位合法权益,并获得政府投资项目各方的一致好评。
流程创新破瓶颈,层层把关严要求。在吸取往年工作经验的前提下,以《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慈政发〔2022〕5号)为依据,对评审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力争做到药到病除。落实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对参与建设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预算编制单位的工作或服务质量出具专项评价报告,并与财政投资评审报告一同发至项目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单位支付第三方服务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2022年共出具第三方评价意见24份,其中第三方评价意见合格17份,第三方评价意见不合格7份,合格率71%,第三方评价机制效果显著,有力提高了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服务和工作质量。此外,为压实部门责任,提升部门工作配合紧密性,有效推动部门工作,慈利县委县政府将政府性投资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于建设单位无资金来源立项、采购、招标、开工的、建设单位项目超立项、超概算、超合同价10%以上的、发出初审结论或发出函件15个工作日内未作回复或未按函件要求补充相关资料的、送审工程量或预结算资料弄虚作假的扣除相应绩效评分。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凡属工程项目重大变更,按《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规定严格执行。
提升效率促发展,优化服务树形象。每月组织月例会“讲武堂”,以集思广益、分享交流实际评审案例等形式强化内部沟通,打破评审人员专业方向短板,推动一线评审人员在建筑安装、水电市政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全面发展。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大问题跑一次,小问题不用跑”,既节约了时间,提升了效率,更为其他参与单位的相关工作提供了最大便利,为优化营商环境及项目尽快落地做出了积极探索。
强化作风挺腰杆,阳光评审强自我。工作环境上,通过评审工作区域全方位无死角摄像头及警示框等塑造廉洁自爱风气,打造健康评审中心;政治学习上,由局领导带领、部门主任带头的形式开展每周廉洁教育及每月廉洁教育,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现身说法答疑解惑;保障政策上,完善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用实际行动解决其困难需求,使评审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
评审专报立窗口,服务社会惠民生。通过定期的专报,积极跟县领导汇报,加强了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与社会各界的交流,让更多的单位、企业和个人更加深入的了解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工作内容及意义,在社会上重塑了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的良好形象;同时专报的及时更新也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外宣传相关政策动态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让更多有需要的单位、企业和个人了解到了最新的行业资讯及流程变更,从而为接下来各项工作的有效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并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23年1至7月,慈利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共评审项目156个,送审金额133240万元,审定金额120675万元,审减12565万元,审减率9.4%,有效提高了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