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改革落“银锄” (上)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06年06月22日 00:00 【字体:

乡镇改革落“银锄”
———湖南望城、浏阳创新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纪实(上)

  县域经济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地区的差异和实力的强弱让各地解题的路数千差万别。但是,不建立起一套与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相匹配的乡镇财政体制,责权利关系不理顺到位,怎么干见效也不快。对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记者近日在湖南望城、浏阳两地采访时发现,今年以来,两地的财政部门都不约而同地把建立并推进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摆在了突出位置,力度大、到位快,两题并解,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乡镇经济开始活跃起来。

  “上面指标转一转,下面搬倒一座山。我这么说绝不过分。”在湖南望城县的雷锋镇财政所所长黎玉林这样对记者说。“不说别的,脸色都转过来了,他们都说我滋润了。”黎所长笑得很真实。一旁有人插话,去年这个时候你们来的话,根本见不着他。“全在外面忙着买税呢!现在的新政策太好啦,把我们彻底给解放了!”让黎玉林从里到外都这么高兴的新政策,就是今年望城县财政局强力推行的乡镇财政机制改革。这次改革幅度之大如同移山填海,让一批像黎玉林这样的乡镇财政所长改变了和“上面”的关系、和“指标”的关系。

  乡镇经济的山阴背后

  望城在湖南的131个县中,是数得着的十强县,工业园、开发区一连一片,谁看谁都羡慕。但在县财政局长谢进的笔记本里,望城还远没有看上去这么光亮:全县16个乡镇,5个乡镇总收入就占到全县的77%,其余的11个乡镇问题成堆,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这些乡镇要再搞不上去,与别的乡镇的贫富差距会越拉越大,望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越来越突出,也很难再有质的飞跃。

  这正是谢进表面上不急心里最上火的地方。说表面上不急,是因为谢进的霹雳手段远近闻名,颇有当年曾国藩治湘军的味道。2003年为了打击偷漏税,望城在全省第一个成立了县依法治税办公室,国税、地税、财政、公安联合办公,第二个月就多出来600多万元的国税收入。但说到上火,是因为面对体制错综,矛盾渐呈刚性的乡镇,不找准病灶,急躁用强只能是事与愿违。那么现在这些穷乡镇的财政原来是个什么状态呢?财政干部都在忙乎什么呢?“两个字:买税。”谢进说。

  买税,说文雅点就是到外部,到上一级税源引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谢进介绍,过去都是由县里定发展指标,乡镇抓任务落实。乡镇兑现指标,就能保证上一级的财政返还,有了返还,乡镇就能保证基本运转。这一套机制无论从字面上还是逻辑上都讲得过去,但执行起来县乡镇各自都有一本账。对于穷地方来说,本地税源根本不够,任务根本完成不了。而完不成任务,财政返还也就没指望,乡镇也就根本保证不了正常运转。所以,在这么清楚的现实面前,乡镇形成了为了完成任务,就得买税,只有买税,才能保证运转。

  “这是公开的秘密,很普遍。”黎玉林给我们打开了账本:在没有实行新的机制的去年,他们要完成地税任务是455万元,依靠本地税源根本完不成,所以只有动用本地财力到外面去买。按照原来定的提留比例,每超收100元当地只能留16元,因此只有超收500万元雷锋镇才能保证收支平衡保证运转。去年雷锋镇完成了近900万元税收,买税就占80%!即使这样,他们的可用财力也仅有110万元,运转刚好够。

  我们了解到,雷锋镇在望城尚属中等水平,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买税上,那些湖区的乡镇就更可想而知了。而同样是省十强县的浏阳,情况也极其相似。浏阳沿溪镇年轻的女镇长邓雪琴对记者说,原来一年不买个两百多万税日子根本过不下去,那时候她的工作就是天天都往市里省里跑,一年2/3的时间都用在买税上了,哪里还有更多的精力想别的干别的!

  这两位乡镇干部都清楚,买税不仅直接使上一级财政税收大量流失,国家财富并没有增长,而且还让乡镇经济在宏观经济全局内信息严重失真,数字根本反映不出当地的真实状况。沿着这种“数字化”、“账面化”的乡镇财政怪圈发展下去,乡镇经济的空转就会积重难返,无药可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乡镇财政干部其实也是一种煎熬。“买税我们能买来现代化吗?所以我们对改革的要求最迫切!”邓雪琴对记者说。
 


乡镇改革落“银锄” (上)

996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