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要更多关注民生
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实施九年制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扩大到80%以上;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和社会救助人员的救助标准;新增政府投资大部分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公共财政要更多关注民生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财政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12月20日下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接受了中央媒体的联合采访,他就当前的财政热点和重点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48亿农村孩子将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记者:财政部党组在2003年提出的理财思路中包括“完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四项制度”,这对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具有积极意义。请问明年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完善这四项制度?
金人庆:这四项制度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主方针的基础。明年要进一步扩大四项制度的范围,让其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教育方面,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实施九年制农村义务教育。今年已在西部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488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预计明年在全国实施这项政策后,将有1.48亿的农村孩子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与此同时,继续推进城市义务教育,把城市的贫困群体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抓起来。明年还将研究建立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制度,扩大其享受范围,使困难家庭的孩子通过国家的资助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业。
卫生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要在今年50%覆盖面的基础上,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8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更高一点。在城市,主要是抓好社区医院建设,安排社区公共卫生专款,使城市居民在社区就可以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进一步解决基本医疗服务问题。明年还要扩大传染病免费诊断、免费治疗的范围,将城市还没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的群体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加大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检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明年除了提高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和社会救助人员的救助标准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打造就业平台,使更多的“零就业”家庭实现有人就业。同时,扩大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
收入分配方面,要规范公务员工资改革以及相关人员的补贴,加强对垄断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管,进一步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7.28亿种粮农民从粮食综合补贴中受益
记者:2006年财政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农民得到了哪些实惠?明年还有哪些新举措?
金人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6年,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农村。概括说,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央和地方财政为此共安排103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二是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中央财政新增120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7.28亿种粮农民直接受益。三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长远发展。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顺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西部地区率先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执行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受益学生达到4880万人。五是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2007年,财政部门将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出台的各项支农政策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逐步把行之有效的支农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连续、稳定的支农政策和制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加温暖。具体说,一是增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2007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比2006年有所增加;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比重比2006年有所提高。继续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二是加大“三补贴”和综合直补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粮食直补规模要在现有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根据石油、化肥价格改革等进展情况,加大农资综合直补力度,完善补贴办法。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把生产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支持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四是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化解乡村债务试点范围,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对县乡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的工作,中央财政要支付一定的改革成本。五是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做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扶贫贷款贴息改革等工作。此外,还要深化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促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行农村保险等。
明年财政支农政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农村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地方政府为主,各省根据自身经济和财力状况,制定农村低保的范围和补贴标准。中央财政将对困难的省份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补助。
财政增收是“真金白银”
记者:近年来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很高,连续两年增收都在5000亿元以上。这种增幅是否正常?“蛋糕”做大了,花钱是否可以大方些?
金人庆:这两年全国财政增收较多,前两年达到5000亿元以上,今年预计达到7000亿,相当于1996年全年的财政收入。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映经济。财政收入的增加,是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基础,是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为基础的。因此,财政增收都是“真金白银”,应该说没有水分,否则资金安排就留有缺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和财政的良性循环阶段,从1994年分税制到现在的10多年间,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财政也同样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财政增收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加大了。“经济蛋糕”越大,“财政蛋糕”也越大。因此,财政增收是正常的,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增收里面有一部分是一次性、政策性和超常规的。一次性的增收包括金融、保险税收的增长,两项加起来大概500亿元;政策性的增收主要体现在今年300亿元石油特别收益金,主要用于石油提价后产生的补贴以及给农民发放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还有用于新能源建设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超常规收入则是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大致估算,一次性、政策性、超常规的收入在今年7000亿元的增收中,大概占2000亿元左右。这块超收不能用于安排经常性支出,而只能用于安排一次性支出,比如解决救灾、对特困群体的补助等,还有教育、出口退税等法定支出。
财政支出要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
记者:稳健财政政策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年将继续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其力度和着力点会有哪些变化?
金人庆: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07年要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其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继续调整和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重点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要更多关注民生问题,更加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更加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财政资金要进一步向“三农”倾斜,向教育、科技和文化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经济结构调整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优化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方式,增强透明度。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研究采取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等措施,缓解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以便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使国企、民企和外企在税收面前更加透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