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好财政支出“防火墙”
筑好财政支出“防火墙”
“做大‘蛋糕’是谋事之基,切好‘蛋糕’是成事之道。” 随着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财政支出规模也快速增长。如何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是摆在每个财政干部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打造“透明财政”,筑好财政支出的“防火墙”,更是财政监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把财政监督的重点放在支出管理上,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专员办负责人座谈会的主要议题。
支出管理
财政监督的重中之重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随着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实现支出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精细化”管理转变。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结构合理、制度创新、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透明财政需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围绕加强支出管理问题,提出尽快建立协调财政、精细财政、透明财政、绩效财政、法制财政、科技财政和民生财政,这对加强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直以来,专员办的工作内容都随着财政中心工作的调整而不断调整,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都紧贴了当时的财政中心工作,逐步实现了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财政支出监管得到不断强化。
“加强支出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今后的财政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财政部纪检组长贺邦靖表示,预算、执行和监督是财政管理工作的三大支柱,财政监督和专员办工作要切实保障和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加强财政资金的“三性”监督。
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是专员办的一项重要使命。据了解,我国现在每年的财政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如何将这么大的财政资金分配好、使用好,财政部门责任重大。财政部门要为国理财、为民理财、科学理财、公正理财,财政监督专职机构,要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专员办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要坚持把专员办工作贯穿到财政中心工作的大局之中。”贺邦靖特别强调。
专员办在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步实现了自身职能的转变。专员办成立之初,财政监督内容偏重于企业财务收支,近年来,专员办逐渐减少了对市场主体的具体审批审核事项,着眼于促进规范财政收支程序和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加大了对重大财税政策、重点支出项目、财经秩序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的监督力度,逐步形成了目前支出、收入、会计、金融等项监督内容为主的工作格局。
守土有责
支出管理成效多
就地履行中央财政的监管职责,确保中央财政资金在驻地范围内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确保中央财政政策在当地的有效执行,就是专员办的“守土有责”。
2006年5月,河南专员办在核查进口小麦入库成本时,发现中储粮河南某直属库套取中央专项储备费用282万元账外循环的严重违纪问题。查清问题后,河南专员办及时追缴了中央专项资金,并建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撤销了库主任职务。此事在河南省中储粮系统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引起了较大震动。
“河南是产粮大省,储备大省,中央财政每年拨付储备费用十几个亿,为此,我们把粮食储备支出监管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河南专员办监察专员韩留柱告诉记者,事实上,河南专员办今年办理的具有“震动”效应的大案远不止这一起。在三农资金的监管中,他们就查处河南省某土壤肥料站私设小金库292万元,和利用项目弄虚作假,骗取挪用专项资金446万元等违纪问题。
“财政部专员办5年业务发展规划中强调,中央财政支出监管是专员办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对于我们中西部地区专员办来说监管责任更重。”韩留柱说,2006年全省财政总支出1440亿元,其中中央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达646亿元,占支出总额的45%,中央专项支出额度大、种类多、分布广。下一步河南专员办将按照“抓住重点、分类监管、突出‘三性’、稳步推进”的思路,紧紧围绕粮食、农业、社保和基本建设方面的中央专项支出,完善部门预算监管,探索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监督,逐步建立长效的中央支出监管机制。
“加强支出管理,对财政监督的理念、方式和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江西专员办副监察专员江龙说,为了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财政监督的重任,监督理念上,要实现“三坚持”和“两注重”,即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有效监督,注重监督和服务的关系,注重规范和促进的关系。把监督工作融入到财政管理之中,在监督中体现服务精神,在服务中体现财政的风貌。
内蒙古专员办监察专员娜仁图雅认为,“无效的投入是最大的浪费”。中央财政对内蒙古转移支付的力度很大,内蒙古专员办将自觉把工作重心调整到支出管理中来,使监督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
“融入财政管理的中心工作,专员办的道路就越走越宽了。”重庆专员办监察专员王晓岚说。
深化监督
信息技术出“新招”
信息化是财政监督发展的方向,是对传统财政监督模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
“监督检查信息化迫在眉睫,下半年财政部要加大工作力度,专门研究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贺邦靖表示。
据了解,财政部监督检查局正在探索通过“金财工程”的建设,做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业务主体间的信息沟通便捷,建立动态实时的网络监控预警机制。
这套机制建立之后将能及时发现、纠正财政运行的偏差,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监管水平。财政监督工作将逐步实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监督检查信息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查询和监控。
“我们建议在财政部内各业务主管司局的分系统下,实现资源共享,设立相关支出监管信息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专员办与相关预算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实行网络连接,提供相关动态数据,专员办可以随时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韩留柱说,这样一来,监督成效就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