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力推四大财政改革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5年03月26日 16:20 【字体:

  财政管理,关乎发展,关乎公平。近几年来,长沙县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全国全省推出了一系列“率先”,“着眼普惠民生切好财政‘蛋糕’”被列入“长沙县改革创新十大‘案例”候选名单,极大地鼓舞了全县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士气。为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财政部门围绕财税体制改革这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动适应新常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以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盘活存量资金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激活社会力量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我县早日实现“三个率先”。

  一、深化预算改革,深入推进依法理财

  一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超收,只能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当年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资金、削减支出实现平衡。跨年度项目由“一次申请、一年安排预算”改成“一次申请、分年安排预算”,凡是当年不能形成支出的,当年不编入预算。二是实行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县财政局将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进行分析预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相衔接。三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挂钩机制。重点支出安排一般不再与财政支出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对重点支出,应在优先保障的基础上,根据中长期事业和财政发展规划以及当年财力可能,按照“以事定钱”、“钱随事走”的原则,分轻重缓急安排预算。

  二、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如何提升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变得更加重要。盘活存量资金主要措施包括清理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加强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管理、规范权责发生制核算、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等。在此基础上,财政建议将非税、国土等原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其他非税收入,统一存放国库,合理调度存量资金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尽快实施基金招投标,将社保、房屋维修等原存放在商业银行的基金打捆招标,通过招投标寻找合作银行,参与我县基础建设和民生发展等项目的建设。在时机成熟时,组建基金公司,通过政府的投融资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成立基金公司,直接参与我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激活社会力量,推动投融资多元化

  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目前已策划生成5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800多亿元,未来几年财政支出压力巨大,现有的投融资体制难以适应大规模建设的需求。财政部门将转变思维,创新投融资体制,依靠更多市场力量、社会资金来共同建设。一方面,积极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的落地推广,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的同时,提高公用事业运营效益。另一方面,建议政府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和ppp项目引导资金。分别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从公共财政预算中拿出部分资金设立PPP项目引导资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我县基础设施建设。

  四、创新扶持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县财政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围绕打造千亿产业链路线图,加大力度统筹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业、重大园区和龙头企业。财政今后将逐步取消市场能够有效调节的竞争性领域的资金安排,确需保留的压缩规模或实行零增长,探索实行基金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扶持方式上,建议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将原落实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的资金用于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同时,提高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科技金融、市场化扶持手段的比重。


主动适应新常态 力推四大财政改革

996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