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多措并举 推动农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优质材料奠定质量基础。把握建筑材料市场紧缩、价格低迷的有利时机,在不增加项目总造价前提下,统一使用南方水泥厂(国企)生产的水泥,标号高,性能可靠;全部采购产自湘江或平江的中沙,精细适中,含泥量不超过3%。禁止就近采用不合格材料,不为降低造价而牺牲工程质量。
二、以工艺创新增强工程效益。打破骨干排渠浆砌石衬砌常规,大胆开创自嵌式植生景观挡土墙工艺。该挡土墙稳定系数高,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快捷。特有的大尺寸植生孔洞,既可以为鱼虾、青蛙产卵提供优良场所,又可以种植花草或让植物自然生长,还可以给不慎落水者创造自救通道,实现了挡土支护和生态环保、美观适用与人性化设计的和谐统一。
三、以健全机制提升管理水平。构建“12345”管理机制,即:贯彻落实《实施细则》1个纲领,实施方案2次征求群众意见,实施过程开展3次考核,根据进度开展4次点评(每月至少1次),建立农开办、监理、乡镇、村级和群众5位一体的质量监督机制。以《实施细则》为纲领,对照实施方案,组织监理、镇、村及监察、设计、评审单位对所有施工单位的质量、进度和管理进行过程性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在网上公示并上报市农开办,同时任用到下年度项目招标中,对发现问题及时点评并严格整改,在标段之间营造“比、学、赶、超”深厚氛围。
四、以理念创新激发工作活力。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将农业综合开发与改善基础条件、撬动社会资本、补齐产业短板、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精准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保护和开发兼顾、生产与生活并重的多层次、深层次开发理念。EK07单项工程当地人称作冷水井,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群众修缮意愿强烈但又无力承担。市农开办引导当地群众投资筹劳,共计投入17万元,对该井进行了提质改造,清除了淤泥,拓宽了水面,增加了花坛,满足了附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保障了该村400亩良田的灌溉需要,提高了行人安全系数。同时树碑撰文(碑文见附件),增强文化内涵。目前该井已成为当地集生产、生活、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设施,深受群众喜爱。
五、以规范资料整合监管力量。以标段为单位编制监理资料,一个标段一套监理资料。各标段监理计划、监理合同、监理实施措施、监理日志、质量评定表、材料性能实验报告、工程进度旬报、变更建设、批复、监理报告、监理总结等资料齐全规范,整个项目10个标段,监理资料共计20本,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有效提升了监管合力。
为更好地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下阶段,市财政局将会同市发改局、国土局、农业局和水务局,整合17.8亿元资金,用于建设65万亩高标准农田,涉及28个乡镇238个行政村。根据建设规划,2016年、2017年2018年项目建设分别在北区、东区和南区及西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