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学前教育好而不贵
近年来,长沙市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工作,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一些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取得突破。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全面保障“有园上”。结合“全面二孩”政策和该市发展形势,先后出台《长沙市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长沙市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并形成城区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保障学前教育发展。2019年初,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规划和建设要求。在财政投入上,市财政一直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保持逐步增长。2019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1.1亿元。初步统计,近三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累计达13亿元。
二是突出公益普惠,着力保障“上得起”。把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普惠性民办园覆盖面等工作纳入区县(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最大限度降低入园成本。近三年全市累计新增公办幼儿园89所,增加幼儿园学位12000多个。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和建而不交等问题进行专项治理。2018年,全市完成配套幼儿园移交298所,且全部办成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并规范普惠性民办园发展。
三是围绕优质均衡,基本保障“上好园”。组建22个学前教育集团,引导106所公办和民办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组织编写涵盖习惯养成、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地方教材,免费提供给全市31万在园幼儿使用。在每所公办园配备3名以上在编教师,全面落实每班配备“两教一保”要求;加强师资培育,将民办园纳入到全市免费培训体系;开展名园长遴选、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了一批名园长、名教师及业务骨干。加强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动态监管,关停整改不到位的幼儿园,对校车安全、学校安全实行视频监控全覆盖。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150所、在园幼儿35.5万人,其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总数的85.2%,其在园幼儿占总数的85%以上。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多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