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提升年 浏阳财政干在前
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精神,按照省市“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要求,浏阳财政今年这么干。
一是召开专题研讨会议。邀请绩效评价专家,召开由市人大、市政协相关委办负责人,局班子成员、资金管理科室、预算单位项目管理及财务人员、第三方机构代表参加的专题研讨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总结过去特别是乡镇(街道)绩效评价经验,探讨县级预算绩效评价方向和路径,确立2023年度财政评价工作目标和中长期愿景。
二是制定年度评价计划。以事前评估特别是产业政策评估为重点,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广泛征求资金管理科室意见,制定征求意见表,汇总需要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的单位和项目情况,选择重点(大)民生项目和投资额度超过200万元的新增项目,制定年度评价计划。
三是成立绩效专干队伍。各预算单位、局资金管理科室分别确定一名兼职绩效专干,负责项目绩效目标设定、填报、初审、批复等工作,局绩效管理科负责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审查、复核并反馈。同时对项目绩效进行过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目标,调整资金拨付进度。
四是开展评价业务培训。把专家“请进来”,对项目和资金管理人员、绩效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厚植绩效理念,提升业务水平。把绩效专干“推上去”,分享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邀请第三方机构与被评价单位“面对面”,讲解绩效评价流程、注意事项及报告撰写等内容,提高绩效评价整体质量。
五是建立多方监督机制。制定《关于加强人大、政协预算绩效监督工作方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对现场评价和相关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研判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通过市人大法定地位和市政协监督支持,把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全面融入到项目决策和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落实财审联动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做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工作共推、整改共抓。
六是构建行业评价模式。在以前年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行业分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拟完善基础建设(修缮)、设备购置、补助补贴、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发展等项目支出共性绩效指标体系不少于15类;公共安全、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不少于20类;完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分部门)体系不少于60类。
七是赋能智慧财政平台。打造浏阳智慧财政平台,通过项目生长周期与绩效管理全过程数字化,实现绩效与预算、支付挂钩,实现单位、部门与财政预算绩效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不同部门同类项目之间、同一项目不同年度之间等绩效指标的对比分析力度,提升绩效管理质量。同时确保事前评估、绩效目标审核、实现过程监控、事后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的落实落地。
八是增强结果应用刚性。向市政府报告并提交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协经科委审查。将评价结果向各部门通报并在部门决算中予以公开,同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接受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监督。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实行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调减预算经费安排“双约束”。针对绩效评价过程发现的问题,督促预算单位限期整改,市财政局汇总整改结果后向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经科委报告。
2023年,浏阳将乘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10年蝉联考核优秀的东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出“浏阳方案”,为省市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