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财政:多措并举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去年以来,开福区财政局坚决扛牢“强省会”战略责任,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统筹全区财政管理“一盘棋”,打出财政管理“组合拳”,以财政管理工作的“实”和“效”助力全区经济发展的“稳”和“进”,财政管理工作荣获市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一、科学合理用财,护航民生福祉落地见效
加大民生投入,精打细算、节用为民,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聚力优结构。以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府“四本预算”统编、统批、统管,实现收入“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聚焦预算编制各个环节,2022年预算编制时重点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专项经费统一压减5%,资金使用进度滞后的再压减5%。二是聚力保重点。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出台《开福区关于全面落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过紧日子”要求的通知》,细化13条工作措施,明确“过紧日子”应该“怎么紧”、“紧多少”。三是聚力保民生。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支持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年民生民本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以上;建立直达资金使用台账,确保“一杆子到底”惠企利民,对资金使用滞后的单位限期整改。四是聚力保库款。精准测算国库资金,合理安排库款,突出“两个注重”:注重收支预测,及时与税务部门对接,做好当月库款来源预测;注重库款调度,建立先“三保”支出、债券支出,后其他支出的库款保障次序,确保库款保障系数处于合理区间。
二、千方百计聚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发展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成立由区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区盘活资产工作专班,把盘活资产、资金、资源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一是盘活存量,变资产为收入。主动做好“协调员”和“服务员”,2022年盘活“三资”7.38亿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盘活闲置土地116.35亩,完成新动工开发报建税费7517万元,实现产值和税收双提升。按照“摸清存量、分类处置、用好用活、提质增效”总体思路,加强对预算单位存量资金管理,避免资金“趴窝沉淀”。二是做优增量,变资源为税源。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通过公开招租、项目招商、拍卖出售等方式,千方百计让低效闲置资产“活起来”,盘活沙坪绣纺街项目6584平米、金霞电商大厦1757平米。2022年底全区区属国企公司经营性资产62.6万平米,出租率80%以上,完成资产经营收入1.1亿元。三是提升质量,变资金为效益。按照“能租则租”、“能融则融”原则,将具有商业价值的办公用房、闲置门面等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助力平台公司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强化资产管理“一盘棋”,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机制,实现数据统一和资源互通,形成国有资产数字化“底盘”,打造国有资产一体化“驾驶舱”。
三、精打细算理财,促进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以财政管理工作为“指挥棒”,推动财政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债务风险可防可控。“一债一策”管理全口径债务,精准调度重要平台、重点融资方式、关键节点债务兑付情况,确保风险排查、资金筹集、合规化解“三个到位”。二是绩效管理日益规范。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实施预算执行进度和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建立财政、审计协同联动机制,推进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三是财政监管多点联动。加强财政评审内部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对遗留项目全面清理,有效提升财政评审时效。抓好基层财务监管,全面规范街道预算管理、财务收支、债权债务、资产资源等管理,清水塘街道财政所被评为“湖南省示范财政所”。四是预算公开成效明显。坚持多部门合力、全流程协同,主动上门对160多家预算单位进行一对一辅导;借助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制定公开模板,统一公开标准,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全区各单位预决算公开格式更规范、内容更准确、时间更及时、渠道更统一、责任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