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财政:以韧克艰、以进促稳,全力护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望城区财政局努力克服现实困难,坚持稳中求进、坚定发展信心,以韧克艰、承压而上,积极培育壮大财源,推动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为望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财政贡献。
一、聚力收入攻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释放政策效能,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综合运用专项资金、政府债券、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激发国家级望城经开区、大泽湖海归小镇等区域平台活力;统筹各类资金,推动“两新”政策落地生效,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消费超18亿元;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2.04亿元,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兑现担保补贴资金等服务,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转型升级。二是强化信息共享,群策群力抓好收入。进一步细化涉税数据共享标准,以区级综合治税平台为基础,深化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建立完善三级协调及五办联动机制,着力构建税费精诚共治、收入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全年地方收入增幅、完成进度稳居全市前列。三是积极争资盘资,不断扩大可用财力。充分发挥部门工作合力,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增发国债;按照“能用先用、不用可售、不售可租、能融则融”原则,协同推进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全年盘活“三资”33亿元。四是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支持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强化资源整合力度,多措并举做好资金保障,全力保障潇湘北大道污水管网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用活政府债券资金,大力支持“一堤两路”、大泽湖海归小镇、丁字铜官片区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不断健全评审制度,优化评审流程,对重点项目实行一月一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聚力民生保障,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一是支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提升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医疗保险标准。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统筹安排财政资金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余人。全力支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深化医卫改革、人民医院新院搬迁和街镇卫生院建设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水平。二是支持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积极筹措各类资金,抓好办好省市区重点民生实事,新增停车位1.25万个,提质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1家,建设室外运动场20个、老年助餐服务点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家,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0户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三是支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加大教育保障力度,支持新建师大附中星城实验谷山学校和一师范大泽湖学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2万余个、公办幼儿园学位630个。支持推进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大排查、农村城区学校设施设备更新。支持普特融合教育发展,提标特殊教育生均经费,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四是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秋冬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粮食生产补助等各类资金,完成2.1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粮食播种51.7万亩,总产量达23.3万吨,全力推动全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五是支持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补短板、保质量、提品味,保障城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统筹各类资金,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中村工作,加强环境卫生清扫、园林绿化维护和市政设施维护,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截污治污,内涝整治力度,推进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建设。持续开展房屋安全检测整治工作,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常态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望城。
三、聚力平稳运行,坚决筑牢发展底线。一是强化预算约束,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建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严把预算源头,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优化支出结构,腾出财力用于落实重要决策和支持重点民生。二是做好分析研判,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等信息手段,动态监控库款水平,加强支出计划管理,持续对财政运行情况监测和研判,做到资金支出需求与财政收入情况相匹配,在资金紧张时,优先兜牢“三保”底线,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三是树牢底线思维,稳妥防范债务风险。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评估论证,编制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总体方案,牵头建立区管国有企业投融资审核联席会议机制,坚决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狠抓存量债务降成本,超额完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全年未发生任何债务违约事件,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四是聚焦重点工作,持续推进财会监督。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牵头开展全区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整治,组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补助、中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7个领域专项资金开展自查自纠。强化监督成果运用,对2023年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检查逐一进行“回头看”,严格销号整改,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切实维护财经纪律。
四、聚力管理改革,着力提升治理效能。一是优化政府采购,推动政策效能再提升。对预算200万(含)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开展采购需求管理前置审查,强化采购单位主体责任,推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引导采购人主动落实绿色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等各项政府采购政策。全年面向中小企业采购282个项目,合计金额5.3亿元。二是巩固绩效管理,保障资金效益再提高。扎实开展“绩效管理巩固年”活动,选取10个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区本级16项部门整体支出、项目支出、财政政策等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资金5.24亿元。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对绩效不佳的项目经费预算和政策予以压缩、调整。三是提升评审质效,助力服务水平再升级。充分发挥财政评审职能作用,做到“政府关注重点项目,攻坚克难有态度;影响营商环境项目,快处快决有力度;历史遗留存量项目,动态清零有进度”,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年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806个,审定金额60.19亿元。四是深化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率先全市完成电子票据改革全部上线,实现了财政电子票据在全区全行业全领域的推广,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财政服务效能。全区联网上线电子票单位316家,各类电子票据开出89万份,金额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