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财政:深化改革破立并举,零基预算见行见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目前基层财政管理的现实需要。浏阳市财政局始终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作为重点工作,坚持破基数、强统筹、提质效,深化改革破立并举,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一、贯彻零基预算理念,建立动态清零机制
一是强化零基预算改革。落实零基预算理念,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中存在的基数依赖,以零为基数重新核定部门一般性项目和各类专项资金,进一步健全完善有保有压的机制。按照“一年一定”原则,上级部门、市委政府文件中无刚性规定的原则上不安排专项资金,对依据不足或执行超过5年以上的文件、纪要等安排的专项资金实行动态清零,不再重新安排。二是创新项目预算编制方式。采用“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项目支出预算总额只减不增,推进项目归类整合,归并设立综合性大专项。实行任务清单管理,明确部门职能任务,夯实预算单位保运转、保民生、防风险、保安全、保绩效考核等职能职责。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将全部预算支出纳入项目库,并按照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和特定目标类项目进行分类标准化管理。三是严格控制预算规模。安排项目支出时,综合考虑财力状况,不得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盲目扩大支出政策保障范围或提高保障标准,各预算单位项目支出总额原则上“只减不增”。
二、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硬化预算刚性约束
一是严格落实“四减四控”原则。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方针,严格执行“四减四控”原则,有二次分配的支出一律减、有指标调剂的支出分析减、有非运转非民生的支出大力减、有新增项目的支出尽量减,严控人员增长、严控项目支出、严控政府投资、严控债务规模。从严把关政府投资项目支出预算,将部门预算与政府投资计划项目进行合并编制,把需本级财政投入的政府投资计划项目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二是大力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大力压减差旅费、办公费、培训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劳务费、租赁费等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三是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不得在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新增安排支出、出台增支政策或立项建设项目。除上级和市委、市人民政府有明确要求外,市直各部门不得以标准化建设、工作考核、资金配套等名义要求市财政新增支出。
三、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绩效管理水平
一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坚持绩效管理融合、对接、服务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强化绩效目标的前提性、绩效评估的约束性、绩效监控的及时性、绩效评价结果的参考性。二是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扎实做好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将政府预算收支、部门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从多方面入手,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结果,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政策到期、绩效低下的项目要予以清退。三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改进预算管理、以后年度预算编制和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对专项资金评价等级为“较差”的项目核减资金10%-20%,“差”的项目核减资金50%直至取消;对部门整体评价为“较差”和“差”的部门,在核定下年度部门预算支出规模的基础上,剔除“三保”支出等刚性支出外,核减资金原则上分别不低于10%和20%。实行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调减预算经费安排“双约束”,增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刚性,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违规必严惩”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