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财政:以高水平零基预算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头号工程”,聚焦“三个推动、三个突出、四个破除、四个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坚持全面发力。率先制定《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工作指引》,及时推出“十条预算编制审核措施”,为做好零基预算改革工作提供操作指南。着力完善财政管理配套政策,初步构建“1+N”制度体系。目前已形成七类预算支出标准(其中两类为国内先例),力争2025年底前出台20部以上支出标准文件。
二、聚焦关键重点。一是突出“以事定钱”。以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为指引,做足“谋事”文章,制定2025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对刚需支出足额“保”,对大事要事优先“保”,对非生产性支出持续“压”。二是突出“重点保障”。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统筹财力309.8亿元集中用于支持“三个高地”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文化建设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三是突出“以效促用”。以效益为导向,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2025年统筹安排36亿元用于产业投资基金,预计撬动社会资本122亿元,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耐心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坚决破除基数。一是抓政策清理全面“破”。全面清理评估现行支出政策和项目,取消92个、整合31个、优化152个。二是抓问题整改重点“破”。梳理剖析近年来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审计、财会等监督指出的财政财务管理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检视,共压减问题项目资金2.1亿元。三是抓绩效管理定向“破”。对存量项目重点关注绩效评价结果;对新增200万元以上的项目,依规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节约资金4.9亿元。四是抓支出标准事前“破”。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评审结果事前运用,对内容不具体或支出标准过于粗放的项目暂缓安排,减少支出5.4亿元。
四、强化资金统筹。一是全口径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等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把土地出让收入、“三资”盘活收入对应到每宗地块和具体资产资源。二是跨层级统筹。加强本级财力和上级资金统筹使用,对能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上级支持的项目,优先安排配套资金。三是跨部门统筹。打破部门壁垒和专项边界,将公共项目从原来的560个整合为6大专项、17个子项,清理收回资金82.5亿元,腾出财力用于保重点、办大事。四是跨年度统筹。加强项目库滚动管理,按照实物工作量,制定资金铺排预案,并按不低于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消化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