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经开财政:多措并举破解产业园区融资难题
近年来,株洲经开财政把产业园区作为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以资本战略贯穿园区建设,探索打造“一个体系、五条路径”的投融资方式(“一个体系”是指以政府引导基金、其他投融资方式相结合的较完善的投融资体系;“五条路径”是指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入股、投融资平台优化、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财政扶持政策和奖励等五条渠道),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力促产业园区加快了扩能增效、提质升级步伐。
(一)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力度,扩大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规模,2022年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04亿元支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其财政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目前,在辖内落地备案基金21支、总规模达110.66亿元。通过基金招商成功引进了赛德雷特、椭圆时空、太空星际混合式inSAR卫星星座等13个项目落户,储备“航天宏图无人机规模生产基地、北斗3号高精度芯片”等项目30多个。签约落地的项目涵盖从芯片研发、整星制造到卫星运营,基本构建了卫星制造产业链。
(二)吸纳社会资本,创新参与模式。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探索开展人才公寓、标准厂房建设基金试点,盘活存量资源资产,积极构建专项债、银行项目贷、PPP、基金等方式,形成政府市场协同发力的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来推进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一是积极打造“特色园区+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服务模式,通过省市引导基金资源,按市场化机制优选严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以“基金招商”和“资本招商”等方式牵引项目落地经开,支持我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市国投集团已成功申报株洲北斗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专项债5亿元;引进中美创投组建了5亿元规模的北斗产业园投资基金,与湖南迪策投资公司设立北斗股权投资资金,募集资金5.68亿元。二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法依规、公开公正”的原则,集成发挥政府、国企、市场三方优势,以“财政资金赋企业资本、企业资本购置有效资产、盘活资产实现经营收入”为基本思路,设立总规模为1亿元的株洲经开区人才公寓发展基金发展基金,资金来源采用财政资金+国企资本+银行资源的模式,按项目推进情况分期分批到位。通过创新投融资方法,满足了项目厂房和人才住房的需求,迅速带动了项目落地生效。三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2022年共获得新增政府债券5.44亿元,有力支持了生物科技园示范园、轨道装备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等7个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三)优化投融资平台,提升融资能力。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通过划拨实物(如土地)、货币(财政资金)、无形资产(特许权)、重组增加优质资产的方式,组建资产规模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恢复和提升信贷融资能力。如,将辖区公共资源停车位、户外广告、充电桩等5项特许经营权9.17亿元,注入湖南云龙大数据产业新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注入后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27个百分点,经投集团通过资产注入方式落实融资项目2个,融资到位资金4.8亿元。
(四)加强资本市场对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增强股票市场融资能力,以“一企一策”的方式定向实施重点企业上市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赋能,加快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助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目前,辖内已在湖南股交所挂牌企业共10家,省上市后备企业3家,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家,累计拨付上市扶持专项资金320万元。
(五)落实各项惠企助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一是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兑现财源建设、疫情防控二十条、工业十条、重点税源企业人才发展奖励、企业贷款贴息等一揽子惠企政策,兑现产业政策资金1.87亿元,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二是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加快退税进度,1-11月为154余家企业办理留抵退税3.98亿元,小微企业占比超过75%,助力企业快速回笼现金流。三是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为60余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54万元。四是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降低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成本,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市场份额,推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领域“不见面开标”,为政府采购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