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加速推进富民强省,大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我们做好财政经济工作的前提,总体看,“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财政发展面临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有利我国及我省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步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当前,全球经济正继续复苏向好,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我国及我省经济发展。
二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将为我省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金融危机以来,受益于中央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扩投资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已逐步走出危机影响,转入平稳发展常态。“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速,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出口也将恢复增长。这些都将对我省下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我省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十一五”布局建设的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项目,为“十二五”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五”积蓄的发展动能的逐步释放,将带动我省经济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中部崛起”和“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为我省下一步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实施“十二五”规划又将在我省布局开工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夯实我省发展基础,对确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后五年财政经济发展也将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不仅引发危机的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而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消除,世界货币战争若隐若现,美国近期推出第二次货币定量宽松政策,不断向世界转嫁危机;贸易保护重新抬头,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对我省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从国内看,当前房价物价高企,防通胀压力巨大,今年中央已确定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发展常态,国家非常规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将减弱或取消,这对中央投资依赖性较高的我省来说,影响显而易见;国家清理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融资环境趋紧,对我省在建项目及今后新开工项目融资也将带来影响。同时,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短期内将对我省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从我省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新时期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民生需求剧增,支出保障难度加大;政府性债务数额剧增,财政风险加大;财政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运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将在一定程度制约影响我省经济发展。
透过经济看财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将对财政支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仅今年已确定的重大支出事项就有教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农保试点扩面、医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等,省本级就需增支100亿元以上,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很大,收支矛盾尖锐仍将是“十二五”时期财政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因此,我们要正确研判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化解不利因素,牢牢把握“十二五”时期的大好发展机遇,加快财政改革发展步伐,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确定“十二五”时期全省财政工作的基本目标任务是: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努力实现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15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3260亿元;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切实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推进“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实施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切实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显突出,要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财政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大力支持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努力推动财政经济和谐稳定增长。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十二五”将是社会深度转型及矛盾凸显期,统筹协调任务很重,财政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担负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加大支农力度,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转移支付、排污权交易、贴息、补助等政策措施,引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财政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职责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作用,不断完善
公共财政框架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财政分配调节职能作用,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财政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公正,体现群众利益诉求。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财政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各级财政要把增进民生福祉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更加注重管理科学规范。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高效,源于管理的科学规范。我们要始终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把“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三依三公”原则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加强财政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监督,逐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预算公开内容,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不断提高财政科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