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捕捞渔民解困系列措施出台
本报12月10日讯(记者 易博文 通讯员 唐政 廖建江)记者从今天召开的湖区捕捞渔民解困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出台一系列泽惠渔民的措施,解决渔民兄弟们“居无定所、学无所教、病无所医、老无所养、转业无门”的老大难问题。洞庭湖区捕捞渔民生产生活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洞庭湖区专业捕捞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由来已久,初步统计,目前湖区共有捕捞渔民13344户,44982人。按户籍划分,来自本省的有12481户,41854人;来自外省的有863户,3128人。由于历史遗留的种种原因,他们面临居住条件差、社保程度低、培训教育难等许多困难,初步统计,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仅占全省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51%。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对洞庭湖区渔民十分牵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他把研究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11月30日,张春贤利用星期天,在不打招呼、不要当地陪同的情况下,乘船深入沅江市万子湖乡等湖区,走进“水上人家”,实地了解渔民生产生活状况。12月1日,张春贤召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这次调研中渔民反映的具体问题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一一交办。
这次出台的解困措施主要有:一、帮助渔民上岸定居。省、市财政予以补助,每户2万元,其中省财政负担1.5万元。二、解决户籍问题。将按照尊重历史、体现自愿的原则,为所有无户口渔民免费解决。三、健全渔民社会保障制度。对具有城镇户口的困难渔民和孤寡老人,参照当地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对农村户口困难捕捞渔民,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保尽保;此外,还将把渔民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血吸虫防治、大病救助范围。四、解决子女就学难问题。将优先安排捕捞渔民子女就读入学。对困难捕捞渔民子女给予教育救助金扶持,对寄宿就读的由当地财政给予适当生活补贴。五、支持渔民转产转业。一方面支持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将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些公益性岗位,并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转产转业。六、清理涉渔收费,减轻渔民负担。七、积极争取国家的惠农政策惠及渔民。八、对一些特殊困难的渔民给予临时救济。九、加强洞庭湖渔业资源养护。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在会上强调,解决洞庭湖区捕捞渔民困难,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深入调研决定要立即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亲自抓的一件要事,要迅速贯彻落实,确保落实到位。省长助理、省财政厅厅长李友志作了具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