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点,我们豪情满怀奋力拼搏——政府工作报告亮点摘要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0年01月28日 14:47 【字体:

    回顾篇:

    用数字说话,充满自豪

    “2009年,是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省克难攻坚、取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一年。”

    在1月25日开幕的省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用这番话作为开场白。

    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开篇的数据以最直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去年的成就: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930.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1504.6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4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8亿元,实际增长2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084元、4910元,实际分别增长9.5%和9.3%;新增城镇就业6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5%;人口自然增长率6.05‰;森林覆盖率56.43%。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数字一】 千亿产业达到7个

    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250.1亿元,增长20.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099.2亿元,增长15.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6%;千亿产业新增轻工、旅游,达到7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长丰与广汽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广汽菲亚特轿车落户湖南,比亚迪汽车落户长沙,陕汽重工长沙基地、北汽株洲基地建成投产,北汽福田、吉利汽车快速发展,长株潭有望成为全国又一个重要汽车产业基地;湖南有色控股与中国五矿集团战略重组,有望进入世界500强。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化学需氧量减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二氧化硫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计划。

    【数字二】 粮食实现连续6年增产

    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粮食总产600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农产品加工业全年销售收入增长23.3%,其中31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增长25.5%。休闲农业成为农民致富新渠道,完成经营收入47亿元,增长23.7%。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总数达9275个,加入农户140万户。县域经济发展加快,长沙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

    【数字三】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227公里

    连续两年新开工高速公路33条、3072公里,通车里程已达2227公里。武广客运专线正式通车,新开工杭长客运专线等6个铁路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12万千瓦。旅游、通信、文化等消费热点快速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5亿元,增长29.1%。现代物流成为新的增长点,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10亿元,占GDP的7.04%。

    【数字四】 预计长株潭生产总值增长14.5%

    “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总体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开始实施,12个专项改革方案和17个专项规划陆续出台。长株潭3市通信实现并网升位、同城收费。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全国7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沙高新区进入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湘潭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突出,预计3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3+5”地区增长14.1%。湘西地区开发加快,增长12.7%;湘南地区增长14.6%,成为区域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数字五】 科技成果奖居全国第三

    新建3个国家级、3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17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全年共取得国家科技成果奖30项,居全国第三位;完成省级及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2841项,增长116%;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6万件和8309件,增长13.8%和35.5%;成功研制“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超级杂交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目标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取消行政收费,为企业和城乡居民减轻负担160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开始实施。对接央企成效明显,新增39个央企对接项目,涉及金额1808亿元。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28万人次。新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054个,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5.98亿美元,增长14.8%;引进内资1443亿元,增长17.3%。实际对外投资10.1亿美元,华菱集团成功收购澳大利亚FMG股权;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整合效应显现,混凝土机械产量居全球第一;三一重工在德国建设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

    【数字七】 新增贷款2527.6亿元

    信贷投放大幅增加,全年新增贷款2527.6亿元,银行业利润207.8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企业直接融资总额达442.2亿元,新增9家企业上市,其中爱尔眼科、中科电气在创业板成功上市。融资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有3家产业创投基金获批启动运行。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348.5亿元,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等取得积极成效。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村镇银行达到5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正式启动。

    【数字八】 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212.9亿元

    全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长22.3%,达1212.9亿元,为民办实事34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大学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对就业困难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援助;5600户渔民上岸定居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60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实施,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加快推进,参保参合人数达6415万人,覆盖率94%。

    【数字九】 清理规范性文件7.7万件

    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8件、政协委员提案826件,办复率100%。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成效明显,下放审批权限74项;精减和取消省本级年检年审项目32项,精简41%。清理规范性文件7.7万件,废止1.1万件,宣布失效2.5万件。

    谋划篇:

    2010年,发展蓝图鼓舞人心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如何在更高起点上谋划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南2010年的发展蓝图已清晰绘就。

    总体要求: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7%;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今年完成投资9400亿元左右

    合理引导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完成投资9400亿元左右。政府预算内基建投资重点向“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保、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重点推进中联重科生产线扩建、广汽菲亚特轿车、华菱汽车板及电工钢等优势产业项目,中电软件、湘投金天钛业高性能钛板带、科霸动力电池组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加快38条续建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益阳桃花江核电、南山风电等新能源项目。重点实施超级计算中心、数字电视平移及通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工程。重点抓好油茶产业基地、洞庭湖综合治理、涔天河水库扩建等。加大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投入。

    ●着力扩大市场需求 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突出提高消费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力争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生产总值增幅基本同步。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试点品种和范围。稳定和扩大住房消费,加大对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煤矿棚户区以及国有林场和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不断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汽车销售、租赁、维修、装饰美容等连锁服务。打造湘菜千亿工程,积极发展网络、动漫、会展等新型文化消费。推广成熟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广泛推动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支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

    着力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物联网,全面推进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业,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3+5”城市群为辐射区,重点培育湖南创意产业园、长沙软件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支持机械、有色、石化、食品等千亿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工程机械、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以及冶金、建材、纺织等产品产业上规模、强品牌、增效益。支持华菱集团、五矿有色、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湖南中烟、湖南烟草等优势企业以资本、技术、资源为纽带,加快兼并重组,提高核心竞争力。

    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关键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核能、再生能源,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等能源设备制造水平,扶持碳碳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发展,着力培育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加快发展网络经济,培育发展软件、消费类整机和数字动漫等信息产业,提高电动汽车等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突出抓好长株潭“3+5”城市群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发展提升长沙经开区、浏阳生物园、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支持长沙工程机械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支持岳阳石油化工,长沙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硅钢、汽车板,株洲电力机车、轨道车辆,中电48所太阳能和湘潭电机风力发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提高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坚持依托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组建国家轨道电力牵引等工程实验室,推动形成以优势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紧密协作的产学研体系。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科研投入重点向企业倾斜,从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技术市场、风险投资等科技中介机构。

    ●探索完善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促进建筑、交通、商业、民用等领域的节能推广,引导使用太阳能等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建立完善推进节能减排的价格及补偿机制,对居民用电、用水实行阶梯价格,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使用环保产品。

    ●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亿公斤

    大力发展优质稻和超级稻,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质稻占水稻面积60%以上、超级稻面积突破1300万亩。积极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丰产工程建设,实施新增23亿公斤粮食产能规划,抓好52个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县的粮食基地建设,使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亿公斤左右。坚决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粮食补贴机制,培育发展大型粮食流通企业。

    完善现代农业区域布局,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加大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实施优质种苗、农产品加工主导以及品牌提升、质量安全等计划,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加快发展环洞庭湖生态渔业经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培育壮大唐人神、熙可、省茶业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

    ●今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

    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今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继续抓好农村小水电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积极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全面完成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任务。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组织培训农民工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进一步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积累一定资金、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实体,实现由劳务向创业转型。

    ●推进试验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长株潭现代交通网络,加快“七纵七横”城际主干道、“3+5”城市群城际轨道以及铁路、港口站场建设,加快黄花机场的提升改造,加快航道疏浚,推进长沙湘江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建设;率先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大力实施湘江综合治理,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在工程机械、电动汽车、轨道工程、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节能环保等方面,集中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推进高新技术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梅溪湖高科技园区、岳麓山大学城等产业功能区,推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设备、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会展等服务业。

    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的县级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以“3+5”城市群为核心、其他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完善落实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鼓励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强力推进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建设,推进湘西地区大开发与开拓西部大市场紧密结合,继续把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着力推进衡阳、郴州和永州等湘南三市的开放开发。

    ●深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推进新一轮省属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扩大董事会建设试点范围。探索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开展全面预算和全面风险管理试点,强化业绩考核和债务风险监控,完善总会计师职责和外派监事职能,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

    ●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县市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大力推行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完善项目审核备案制,推行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制、专家评议制和代建制。加快“四行一社”改革重组区域性商业银行,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搭建长株潭系统性融资平台,鼓励发展各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从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保障非公企业的平等参与权,切实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加大信贷倾斜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直接债券融资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一批有实力、有规模、有前景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鼓励全民创业,继续抓好30个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参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

    今年重点在社会保障、法律援助、扶贫、移民、医疗、饮水、环保等方面继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启动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力争今年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50万人。健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今年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实施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抓好36个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重点建设1000所以上

    义务教育合格学校

    重点建设1000所以上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加快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步伐,提高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教育普及程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重点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创新政府管理 提高行政效能

    深入实施行政程序规定,依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核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政务公开,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源头规范,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开展政府工作绩效评估,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及引咎辞职制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站在新起点,我们豪情满怀奋力拼搏——政府工作报告亮点摘要

8076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