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20年01月23日 16:51 【字体: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 石建辉


各位代表:

根据预算法规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提出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各项决议,积极稳妥应对矛盾错综复杂、挑战机遇交织的经济财政形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财政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2019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据快报数反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007亿元,增长5.1%,为预算的101%,实现了增长4%以上的预期目标;加上中央补助3691.2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222.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9.4亿元,调入资金811.8亿元,上年结转363.6亿元,收入合计9345.2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34.1亿元,加上上解中央67.8亿元,一般债务还本772.9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9.5亿元,调出资金20亿元,结转下年310.9亿元,支出合计9345.2亿元,收支平衡。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519.1亿元,加上中央补助3691.2亿元,市县上解112.4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222.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调入资金79亿元,上年结转142.8亿元,收入合计5766.7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5.5亿元,加上上解中央67.8亿元,补助市县3675.3亿元,一般债务还本32亿元,转贷市县一般债券991.2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6.9亿元,调出资金20亿元,结转下年138亿元,支出合计5766.7亿元,收支平衡。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各级财税部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严峻形势,坚决贯彻中央减税降费部署,认真做实非税收入,持之以恒拓财源,齐心协力抓征管,推动财政收入持续量质齐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收入规模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064亿元,全口径税收收入4119亿元,地方收入3007亿元,地方税收收入2061.9亿元,全面站上“5432”新台阶。收入质量方面,在各省市总体提升的情况下,我省非税占比降到31.4%,连续三年共下降11.1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做实非税收入目标,财政收入步入高质量增长新阶段。收入增幅方面,上半年,受大规模减税降费影响,全省地方收入增幅持续走低,6月降到0.2%。下半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出台一系列税收稳增长措施,推动财政收入增幅企稳回升,全年地方收入增长5.1%,地方税收增长5.2%,均高于全国平均。减税降费方面,全面落实降低增值税税率、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六税两费”减半征收、社保缴费降费率等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省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500亿元,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效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

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各级财政部门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加强全口径预算统筹等措施,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落实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维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坚实保障。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34.1亿元(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部预算总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7.4%,其中民生支出5644.4亿元,占70.3%,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分科目来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63.2亿元,增长6.7%;教育支出1268.9亿元,增长6.9%;科学技术支出170.7亿元,增长3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3.7亿元,增长6.6%;卫生健康支出660.3亿元,增长7.7%;节能环保支出233.1亿元,增长22%;城乡社区支出975.3亿元,增长23.9%;农林水支出957.6亿元,同口径增长10.8%(剔除易地扶贫搬迁不可比因素影响);债务付息支出217.9亿元,增长25%

转移支付和新增债券执行情况:中央共下达我省各类补助3691.2亿元,居全国第3位,增长5.7%。同时,稳步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分原以专项转移支付下达的资金,改为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下达,计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是税收返还基数309.3亿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3079.2亿元,增长43.7%,其中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两项主要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量均居全国第1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三是专项转移支付302.7亿元,下降71%。同时,下达新增债券1136亿元,增长35.2%

2019年,为支持市县缓解收支平衡压力,我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共补助市县3675.3亿元,加上转贷新增债券937亿元,增长13.2%。一是税收返还基数225.4亿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2798.7亿元,增长29.1%,占转移支付比重提高到81.1%。其中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等财力性转移支付863.5亿元,增长18.1%,增幅较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力度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专项转移支付651.2亿元,下降40.2%,主要是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和上下对口原则,将部分专项转移支付改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下达。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省级预备费。20亿元全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0.6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1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5亿元,节能环保支出0.1亿元,农林水支出0.7亿元,支持市县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三保”风险等18亿元。

2)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将省级地方超收收入和存量资金等46.9亿元,补充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基金规模达到100.8亿元,纳入以后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3)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按照“约法三章”要求,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全年省级“三公”经费支出4.8亿元,较年初预算5.23亿元节约0.43亿元,全部收回预算,统筹用于民生。

4)省级重大投资执行情况。省级预算20亿元,中央补助183.6亿元,共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203.6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18.5亿元,对市县转移支付185.1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水利、教科文卫、政法等领域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方面。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省收入2993.9亿元,加上中央补助53.1亿元,专项债务收入1351亿元,调入资金20亿元,上年结转203.6亿元,收入合计4621.6亿元;支出2906.7亿元,加上专项债务还本738.1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662.4亿元,结转下年314.4亿元,支出合计4621.6亿元。省级收入164.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和市县上解53.9亿元,专项债务收入1351亿元,调入资金20亿元,上年结转14.9亿元,收入合计1604.4亿元;支出144.5亿元,加上补助市县66.7亿元,债务还本32亿元,转贷市县专项债券1351亿元,结转下年10.2亿元,支出合计1604.4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省收入45.2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8亿元,上年结转2.4亿元,收入合计50.4亿元;支出34.2亿元,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4.1亿元,结转下年2.1亿元,支出合计50.4亿元。省级收入11.7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8亿元,收入合计14.5亿元;支出9.1亿元,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3.5亿元,补助市县1.9亿元,支出合计14.5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省收入2915亿元,支出2718.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094.9亿元。省级收入1762.9亿元,支出912.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413.7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61.5亿元,支出1281亿元,滚存结余1641.7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04.8亿元,支出507.8亿元,滚存结余93.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5亿元,支出140.1亿元,滚存结余366.4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63亿元,支出312.3亿元,滚存结余555.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25.3亿元,支出418.7亿元,滚存结余227.3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2.3亿元,支出39.3亿元,滚存结余92.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3.1亿元,支出19.4亿元,滚存结余118.1亿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中央核定我省2019年政府债务总限额10228.9亿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1136亿元(新增债券限额1123亿元,外贷限额13亿元)。根据上述限额,全年发行新增债券1123亿元,置换债券365.6亿元,再融资债券1071.6亿元,共计2560.2亿元,平均期限13.7年,平均利率3.6%。截至2019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0174.5亿元,控制在中央核定的债务限额以内。

(二)主要支出政策落实情况

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安排“双一流”建设专项16.3亿元,支持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承接扩招4.8万人,职业教育改革获国务院表彰。支持贫困县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省级补助12.4亿元,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2万个。省级奖补9.5亿元,支持建成芙蓉学校24所。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实现学前到高等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覆盖。

支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兑现企业、高校研发投入奖补6.1亿元,奖励创新驱动成效明显市县8000万元,鼓励各类主体竞相加大研发投入。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建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打造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平台。财政补助、转贷债券、税收奖励综合施策,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加快发展。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研究建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机制,增强基金抵御风险稳健运行能力。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五连调”,达到每人每月25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103元。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00元、308元。发挥失业保险援企稳岗作用,安排28亿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强化基本公卫服务供给。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达到每人每年5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达到每人每年69元。支持省属公立医院大型修缮和设备购置,县市二甲公立医院全覆盖,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关键医疗设备,消除1153个卫生室“空白村”,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免费培养乡镇卫生院和农村订单定向卫生人才,缓解基层人才短缺困难。

加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支持继续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支持改(新)建农村厕所117万户。升级财政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向6883万人次发放各类补贴329亿元。扩大水稻大灾保险试点范围,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额,增强农业保险减灾稳产能力。省级投入36.7亿元,支持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支持参展北京“世园会”,全面展示湖南山清水秀新形象。

集中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央专项补助55亿元,省级预算安排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高于中央补助增幅),国省扶贫专项首次突破100亿元,支持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18个贫困村退出、20个贫困县摘帽。51个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162亿元,新增统筹资金50%投向深度贫困地区。支持非贫困县贫困人口脱贫,确保脱贫路上一个不掉队。

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安排79亿元,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引导市县加大投入,推进“一江一湖”深度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与重庆、江西共建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省内市县全部纳入“四水”流域生态补偿范围,兑现环境空气质量奖惩政策,真正做到“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补偿”。改革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支持市县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洞庭湖治理、张家界大鲵保护区小水电退出、重点区域矿山整治等突出问题整改。

(三)人大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预算审查有关决议要求,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把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坚决压缩出国、会议、培训、调研等公务开支,精简举办节庆、晚会、论坛、赛事等活动,严格公共工程项目概算管理,严禁随意调整建设内容和标准。全面落实一般性支出压减10%要求,全省扣回部门预算资金59亿元,统筹用于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

二是坚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出进度挂钩资金安排,收回未如期下达的省级专项3.1亿元。在中央规定基础上,提高标准、从严要求,盘活省级存量资金27.3亿元,“零钱”变“整钱”,“呆钱”变“活钱”,工作成效获国务院肯定。发行2019年园区、棚改、政府收费公路等专项债券677亿元,提前做好2020年首批专项债券478亿元发行准备,资金全部用于能够形成有效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支持关停并转,淘汰“散乱污”企业1563家,关停不安全小煤矿48处。制定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财政十条”,推动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点发力研发投入新格局。出台推动现代服务业、道路货运物流业、冷链物流业加快发展一揽子政策,抢占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高地。参股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引入国家资源、大型央企和社会资本,培育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两型采购”扩面增量,“电子卖场”加快建设,政府采购引导产业升级作用持续增强。支持办好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中国“航天日”等重大活动,客运航线覆盖五大洲,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更高水平。

四是坚持疏堵结合相向发力,有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开展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测预警,制定平台公司融资行为负面清单,全面规范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行为。探索“专项债券+市场化”组合融资,专项债券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畅通重点项目融资渠道。财政金融联动,实施自接自盘、发新还旧、债务重组等“六个一批”措施,缓释到期债务风险。稳步推进平台公司清理整合,指导省高速公路集团、长沙轨道交通集团市场化转型。大力清收财政暂付款,多措并举偿还存量债务,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对化债力度大、成效好的市县予以奖励。严肃处理违规融资典型,形成有力震慑。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提高省级负担比例,义务教育、养老保险等8类事项实现同类地区分担比例统一。督促市县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动态监控、精准调度国库库款,全面防范“三保”风险。省级专项资金由75项整合到47项,深入推进农业专项“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改革,提高市县资金安排自主权。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落实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要求,首次向省人代会报告省本级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安排情况,报告绩效目标的省级专项达到24个;首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全省行政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2.8万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9812亿元。

在财政管理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规范财政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审计等监督检查也指出,财政管理中还存在预算编制细化度有待提高、预算执行还需加快、部门专项格局较为固化、信息系统对财政业务支撑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逐项研究加以改进,以管理促规范,以改革促发展,向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持续迈进。

二、2020年省级预算草案

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从经济层面看,我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财政层面看,财政收入增长动力减弱,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减收效应持续释放,价格对收入拉动作用减小,财政增收更加困难。与此同时,打好“三大攻坚战”、化解隐性债务、工资养老金和基本民生政策提标等刚性支出需求持续增加,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需要各级财政部门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要求,结合财政收支形势,202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开源挖潜与节支增效同步,调整结构与革新机制并举,大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决做好“三大攻坚战”、基本民生、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对外开放、乡村振兴、区域均衡发展等重点领域保障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提供坚实支撑。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2020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一是突出主线,服务大局。全面贯彻中央和省重大部署,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做好“六稳”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二是厉行节约,节用裕民。坚守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三是绩效引领,优化结构。高效支出加力保障,低效支出大幅压减,无效支出坚决取消,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四是财力下沉,守住底线。转移支付、新增债券配置向基层倾斜,支持市县牢牢守住“三保”、库款管理、债务风险底线。

(二)主要支出政策

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支出预算安排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教育方面。支持省属高校“双一流”和一流本科建设,继续实施“十三五”基建规划。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推动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支持到2021年建成100所芙蓉学校,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品牌。支持全面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大幅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缓解入学难、入学贵。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扩大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乡村教师人才津贴政策扩大到非贫困县。

科技方面。增加省级创新型省份专项规模,集中支持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继续实行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后补助、工业企业技改税收增量奖补政策,巩固研发投入增长态势。支持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打造全省高新技术发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创新发展新高地。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加快全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高优抚对象、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和医疗巡诊活动。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水平,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制度,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加大就业投入,帮助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

卫生健康方面。支持依托龙头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降低疑难病症患者跨区就诊比例。加大省级投入,引导市县加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湘九味”中药材区域品牌。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继续增加省级扶贫专项,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支持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发展,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样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改(新)建农村厕所100万户。支持扩大生产和疫情防控,促进生猪保供稳价。以长江岸线、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林绿化为重点,支持建设省级生态廊道。

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方面。环保投入继续聚焦湘江和洞庭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切实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推进基于绩效的环保资金管理模式改革,资金分配直接与水质优化、空气质量改善结果挂钩。支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推动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实现洞庭湖区建制镇全覆盖。

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完善省市县分担机制,创新融资方式,加快推进市市通高铁,推动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支持黄花机场东扩二期工程以及郴州、湘西等支线机场建设,打造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多元共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保持较高强度水利投入,支持犬木塘、椒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基层建设方面。全面落实强基层打基础重大部署,支持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馆、小文体活动室和周转房建设,支持在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缓解取消药品加成后村卫生室运行困难,保障“一村一辅警”长效运行,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省级预算内基建专项规模达到22亿元,聚焦支持特色产业小镇、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和项目。分档奖补精准支持,推动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升级版。持续增加开放型经济投入,重点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国际客货运航线开辟、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支持军民融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整合财政支持金融政策,完善担保公司、政府、银行风险共担的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为民营、小微和“三农”企业提供成本更低、获得更便利、风险更可控的金融服务。支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整治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设立农民工欠薪周转金,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三)收入预计及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结合前述形势判断,2020年省级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按增长4%左右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预计为3127.3亿元,其中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预计为385.2亿元(考虑税收规模下放长沙试点等影响,同口径增长4%)。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85.2亿元,加上中央补助3304.3亿元,市县上解235.4亿元,新增一般债券257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6亿元,收入合计4236.5亿元;省本级支出安排1022.6亿元,加上上解中央58.8亿元,补助市县3056.1亿元,转贷市县一般债券84亿元,调出资金15亿元,支出合计4236.5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根据基金收入和实际支出情况,按基金项目以收定支编制。省级收入安排23.6亿元,主要是彩票公益金等收入,加上中央补助和市县上解39亿元,专项债务收入478亿元,上年结转10.2亿元,调入资金15亿元,收入合计565.8亿元;支出安排31亿元,补助市县51.8亿元,转贷市县专项债券476.3亿元,结转下年6.7亿元,支出合计565.8亿元。全省收入安排283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38.2亿元,专项债务收入478亿元,上年结转314.4亿元,调入资金15亿元,收入合计3681.6亿元;支出安排2868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504.4亿元,结转下年309.2亿元,支出合计3681.6亿元。

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减少,主要是省高速公路集团市场化转型后,高速公路通行费作为企业经营收入(2019106.7亿元),不再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并加大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省级收入安排17亿元,收入合计17亿元;支出安排11.4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5.6亿元,支出合计17亿元。全省收入安排48.2亿元,加上上年结转2.1亿元,收入合计50.3亿元;支出安排33.1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7.2亿元,支出合计50.3亿元。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增加,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省属国企营运效率提升,经营状况好转,利润增长。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省级收入安排1360.2亿元,支出安排1581.7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192.2亿元。全省收入安排2864.4亿元,支出安排2972.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986.5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20.7亿元,支出1438.1亿元,滚存结余1424.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40.3亿元,支出551.2亿元,滚存结余82.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5.4亿元,支出144.4亿元,滚存结余407.4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7.6亿元,支出335.3亿元,滚存结余607.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61.5亿元,支出439.5亿元,滚存结余249.4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4.6亿元,支出41.2亿元,滚存结余96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3亿元,支出23.1亿元,滚存结余119.2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我省2020年新增债务限额73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57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78亿元。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省级政府按照提前下达限额编制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2020年省级预算安排一般债务限额17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7亿元,共174.7亿元;其余一般债务限额84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76.3亿元,共560.3亿元下达市县。年中,中央下达全年新增债务限额后,我们将制定总体安排方案,编制预算调整草案,按程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

三、2020年财政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2020年,我们将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全年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更好谋划、推进、落实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减税降费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作用,畅通政策传导机制,巩固减税降费成效,让企业和群众有实打实的获得感。发挥专项债券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政策作用,重点支持交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20%左右额度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发挥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投”“引”功能,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我省战略性新兴优势产业。“一事一议”招引重大项目落户,支持市县发展总部经济。发挥财政体制对市县做大产业、做优财源的引导作用,在长沙市开展下放省级税收收入规模试点,积累经验后全面推广;将市县上划省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当年增量的30%奖励市县,推动形成全省“一盘棋”抓产业建设,“百花齐放”上新项目的良好局面;强化转移支付激励,完善考核办法,引导市县提高税收占GDP比重,提升经济增长“含金量”。

(二)咬住目标不放松,对标对表精准投入,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一项一项查漏补缺,瞄准短板精准施策,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以“一江一湖四水”为重点,创新财政奖补方式,接续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滚动发起“夏季攻势”,加力管控污染源头,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重点,杜绝市县假借政府购买服务、PPP违规举债行为,扎实推进融资平台公司清理整合和市场化转型,严控高风险地区新上政府投资项目,引导市县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以收定支有保有压,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增强财政保重点、兜底线、惠民生能力。坚持“以收定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严禁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可能安排支出。坚持“有保有压”,贯彻“零基预算”理念,把钱用在刀刃上,不该花、不必花、暂时可以不花的钱一律不花,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坚持兜牢底线,“三保”支出优先安排,“一脱贫三促进六覆盖”民生项目优先保障,到人的资金一分都不少。坚持绩效优先,所有省级专项绩效目标提请省人代会审议,实现部门、项目和资金全覆盖,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严明纪律硬化约束,全面加强市县财政管理,确保全省财政稳健运行。把2020年作为“市县财政管理规范年”,划定编制赤字预算、“三保”支出留硬缺口、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违规动用国库库款、违规举债、浪费财政资金“六条红线”,健全政府“一把手”负责、预算编制审核、预算执行监控、民生政策备案“四项机制”,把财经纪律挺在前面,严肃问责处理违规责任单位和人员。稳步推进教育、交通、科技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逐步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坚持公平分配、精准使用、精细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大幅压减专项转移支付,将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权限下放市县。加快建设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使每一笔资金都得到有效监管。

新的一年,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虚心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夺取脱贫攻坚决战胜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1、2020年预算重要事项解释说明

      2、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0年预算草案

       3、2020年绩效目标



关于湖南省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1116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