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21年02月08日 17:52 【字体: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 石建辉

各位代表:

根据预算法规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提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罕见汛情冲击,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20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据快报数反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008.7亿元,增长0.1%,为调整预算的100.1%;加上中央补助4191.5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028.4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3.1亿元,调入资金881.8亿元,上年结转390.8亿元,收入合计9744.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02.7亿元,加上上解中央57.8亿元,一般债务还本713.4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0.6亿元,调出资金19.8亿元,结转下年330亿元,支出合计9744.3亿元,收支平衡。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41.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1%,主要是省级税收大头来自与市县分享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收,这些都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点,且受疫情影响更大,下降较多;加上中央补助4191.5亿元,市县上解231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028.4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调入资金187.7亿元,上年结转153.5亿元,收入合计6133.6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5.7亿元,加上上解中央57.8亿元,补助市县3856.6亿元,一般债务还本201.9亿元,转贷市县一般债券715.9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亿元,调出资金15亿元,结转下年120.7亿元,支出合计6133.6亿元,收支平衡。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各级财税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努力扭转收入下滑势头,地方收入增幅从5月最低负增长11.5%逐步回升,全年完成3008.7亿元,增长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由负转正的预期目标。增幅低于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是在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当期减收较多。地方收入中,税收完成2058亿元,下降0.2%,加上按照留抵退税分担机制调库给中央部分,实际完成2074.7亿元,增长0.6%,主要是在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正确部署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之我省复工复产推进较早、效果较好,近年狠抓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现,税收增长韧性明显增强,回升势头好于预期;同时在困难形势下,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坚持做实非税收入,全年完成950.7亿元,占地方收入比重31.6%,排全国第12位,为多年来最好水平。

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部署,争取中央抗疫特别国债、新增债券、直达资金支持,盘活用好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脱贫攻坚、基本民生等重点支出,为稳住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发挥了重要的支柱作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02.7亿元,增长4.6%,其中民生支出5919亿元,占比70.4%

分科目来看,科学技术支出234.2亿元,增长36.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7.7亿元,增长12.7%;卫生健康支出736.6亿元,增长11.3%;教育支出1333.5亿元,增长5%;农林水支出979.2亿元,同口径增长8.2%(剔除易地扶贫搬迁不可比因素影响)。

转移支付和新增债券执行情况:2020年,中央共下达我省各类补助4191.5亿元,比上年增加497.8亿元,增长13.5%,是近年来增量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一是税收返还基数309.3亿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3531.6亿元,增长14.8%,其中均衡性等正常财力性转移支付1297.7亿元,加上特殊转移支付184.3亿元,财力性补助规模达到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三是专项转移支付350.6亿元,增长14.1%,主要是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规模增加,加大了对地方医疗卫生、交通、水利等领域基建补助力度。同时,争取新增债券1749亿元,增长54%;抗疫特别国债228亿元。三块资金合计,比上年增加1338.8亿元。

省财政密切关注市县财政运行,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市县渡过特殊困难时期。2020年,共补助市县3856.6亿元。一是税收返还基数225.4亿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3044.1亿元,增长9.3%。其中均衡性等财力性转移支付1141.4亿元,增长31%,市县弥补疫情和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后,财力还有进一步增长。三是专项转移支付587.1亿元,下降9.9%,主要是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将部分专项转移支付改作一般性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加上新增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共5591.6亿元,同口径增长27.6%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省级预备费。预算安排20亿元,其中2.2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相关支出,17.8亿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

2)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将非必要、非急需的结转资金70亿元补充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基金规模102亿元,纳入以后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3)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按照约法三章要求,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全年省级支出4.7亿元,较年初预算5.1亿元节约0.4亿元,全部收回预算,统筹用于民生。

4)省级重大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争取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补助245.9亿元,省级预算安排22亿元,共267.9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4.3亿元,补助市县263.6亿元,主要用于水利、交通、卫生、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等方面。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省收入335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67.8亿元,专项债务收入1533.7亿元,调入资金19.8亿元,上年结转222.7亿元,收入合计5400亿元;支出4157.2亿元,加上专项债务还本200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642.8亿元,结转下年400亿元,支出合计5400亿元。省级收入17.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和市县上解269.3亿元,专项债务收入1533.7亿元,调入资金15亿元,上年结转10.9亿元,收入合计1846.5亿元;支出34亿元,加上补助市县232.7亿元,债务还本14.2亿元,转贷市县专项债券1515.5亿元,调出抗疫特别国债到一般公共预算45亿元,结转下年5.1亿元,支出合计1846.5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省收入111.4亿元,加上中央补助0.4亿元,上年结转2.4亿元,收入合计114.2亿元;支出41.4亿元,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58.6亿元,结转下年14.2亿元,支出合计114.2亿元。省级收入33.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0.4亿元,收入合计34亿元;支出6.2亿元,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21.3亿元,补助市县0.4亿元,结转下年6.1亿元,支出合计34亿元。

省级收入增加较多,主要是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模式,由企业前年利润、财政上年核定、编入当年预算改为企业上年利润、财政上年预计、编入当年预算2020年为改革过渡期,省级收入包含了省属国企20182019两个年度利润中应缴纳的国资收益。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省收入3047.7亿元,支出2902.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380.8亿元。省级收入1523.3亿元,支出1485.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443.2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79.2亿元,支出1364.6亿元,滚存结余1743.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9.8亿元,支出142.9亿元,滚存结余410.7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37亿元,支出527.7亿元,滚存结余117.1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15.4亿元,支出340.5亿元,滚存结余660.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74.8元,支出450.9亿元,滚存结余254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0.8亿元,支出40.1亿元,滚存结余86.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0.7亿元,支出36.2亿元,滚存结余108亿元。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当年收入小于支出,主要是为应对疫情冲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导致减收,相应缺口通过基金滚存结余弥补。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中央核定我省2020年政府债务总限额12160.9亿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1749亿元(含新增债券限额1737亿元,外贷限额12亿元)。根据上述限额,全年发行新增债券1737亿元,再融资债券813.1亿元,共计2550.1亿元,平均利率3.46%。截至2020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1814亿元,控制在中央核定的债务限额以内。

(二)人大预算决议和主要财税政策落实情况

2020年,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人大预算决议和审议意见要求,自觉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加力保障重点支出,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着力规范财政管理,切实防范重大风险,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疫情防控。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资金应急保障机制,制定分担患者救治费用、提高防疫人员待遇、加强防疫物资供应等财政保障政策,支持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扩产扩能,检测试剂、医疗器械企业科研攻关,启动紧急采购机制,开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全省财政投入抗疫资金107亿元,确保患者不因费用影响救治,确保不因资金影响疫情防控。支持企业纾困。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专项再贷款98亿元,贴息后平均利率仅1.39%。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降低缴费基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出台阶段性优惠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化旅游、外贸等行业企业加快恢复运营。帮扶困难人群。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补贴标准翻倍。将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纳入低保范围,缓解特殊时期特定人群基本生活困难。

2.全面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全年发行专项债券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97%,支持公共卫生、生态环保、民生服务、市政和产业园区等两新一重领域800多个项目加快实施,拉动有效投资超6500亿元。加力减税降费。顶格执行各类减、免、缓、抵、退优惠政策,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免税费550亿元(加上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降低用气用电成本等,减负超630亿元),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用好直达资金。争取中央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666.2亿元,省财政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确保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全年支出进度94.8%,居中部六省第1位。强化政策导向。支持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省级分成当年增量的50%奖励给市县,激励市县加强产业项目建设。设立“两山”基金,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兑现省级研发奖补8.1亿元,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3.倾力保障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全省扶贫支出216亿元,增长20.3%,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42亿元,支持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着力推进污染防治。全省投入437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标志性战役,推进一江一湖深度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和全省野生动物禁食退养,推动建制镇(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设立全国首支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制定专项债券管理负面清单和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债券发行使用安全性和效益有效提升。出台债务考核和化债激励办法,超额完成化债任务,将债务风险防控纳入党委巡视巡察、市州党政绩效考核、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年度审计重点范围,对新增隐性债务的地区严肃问责,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

4.有效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培育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国省投入63.7亿元,支持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90万亩。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户厕100万户、公厕1000座。国省投入111.8亿元,支持犬木塘、椒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实施,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确保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国省投入22.6亿元,统筹推进城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防汛救灾,支持打赢山洪防御、城市排涝、水库防守、江湖抗洪、避险转移“五大”保卫战。国省投入132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9.8万户,棚改开工建设8.9万套,筹集公租房6.8万套,农村危房改造2.9万户。国省投入203亿元,支持高速公路新建成通车149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674公里,新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畅通流动。

5.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兜底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国省就业补助33.1亿元,增长15%,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28.6亿元支持职业技能提升,加快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增加教育投入。省级补助54亿元,支持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9万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4.7万个,基本建成芙蓉学校70所。全年发放各类学生资助金59.4亿元,266万人次受益。省级安排双一流专项资金15.5亿元,支持省内高校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高养老保障水平。897亿元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六连调,达到每人每月2506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10元,达到每人每月113元。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74元。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政策兜底。继续提高全省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50元、333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月65元。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1.8万名儿童享受关怀。支持完成退役士兵断保补缴接续工作。

6.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省直部门扣回一般性支出40亿元,盘活存量资金19亿元,工作成效得到李克强总理肯定。探索建立财审联动机制,我省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作经验推介。稳步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教育、科技、交通运输领域改革方案出台。创新开展互联网发票有奖三次开奖活动,增强以票控税效果。出台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制度化、规范化。基本完成240家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定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建立以优质优价为导向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

7.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强化预算执行约束,省级专项资金年初预算细化程度低于70%的扣减下年预算,930日前未下达的收回预算。加强直达资金监管,确保每笔资金用到最急需、最紧要地方。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探索建立对接中央、全省统一的预算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规范市县财政管理,划定严禁编制赤字预算、三保支出留硬缺口、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违规举债和使用债券资金、违规动用库款、低效无效使用和浪费财政资金等六条红线,健全党政一把手负责、预算审核备案、预算执行监控、民生政策备案等四项机制,切实防范基层三保风险。我省财政管理工作在财政部考核中排全国第2位,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五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监督指导下,更加注重以,更加注重精准有效,更加注重节用裕民,更加注重向内挖潜,财政改革发展取得新成就。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和中央补助收入总量分别达到1.4万亿元、1.8万亿元,均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2%,累计发行新增债券4832亿元。减税降费力度空前,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和实体经济发展。坚持算政治账、长远账,连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600亿元,在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贯彻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达到3.7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61%。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736亿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资金1849亿元,发行债券置换政府债务存量5561亿元,有力支持了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央和省重大战略支撑有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十三五全省科技支出累计达698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6倍。积极支持长株潭一体化、湘江新区、两山、岳阳城陵矶港、郴州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打造开放绿色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框架。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开前门、堵后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陆续出台,省与市县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在财政改革和管理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宏伟蓝图,深化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仍任重道远。审计等监督检查也指出,在提高预算细化度、完整性,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增强绩效管理有效性,规范单位账户和资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我们将以坚定的决心、改革的办法、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1年省级预算草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随着国家全面迈向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贯彻,新发展格局加力部署构建,经济发展步调更稳、韧劲更足、后劲更强,财政收入总体上将呈稳中向好态势。但当前环境复杂前所未有,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省税源结构不优、经济增长对税收贡献度不高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收入形势依然严峻。加上中央特殊时期积极财政政策逐步调整到正常状态,抗疫特别国债、适度提高赤字率等阶段性政策退出,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支持的空间十分有限;同时民生保障、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资金需求较大,预计2021年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预算紧平衡的弦绷得更紧。我们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重要论述精神,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全面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部署,更好服务和保障全省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要求,结合财政收支形势,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坚持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统筹配置资源能力,切实加大开源节流力度,努力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着力保障好三高四新战略、基本民生、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均衡发展等重点支出,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实保障。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2021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集中财力,落实三个保障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工资津补贴、基层运转和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保障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改革支出。通盘考虑,强化三个统筹深化综合预算改革,加大存量资金与新增预算、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部门资金与预算拨款的统筹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增支需求。所有支出先定政策,后定资金,原则上不采取切块方式新增预算。紧字当头,推进三个压减过紧日子作为长期方针,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压减会议差旅、咨询培训、论坛活动等一般性支出,压减支出标准过高、政策设计不科学、效果欠佳的项目支出。严格约束,做到三个挂钩预算安排同年初预算细化程度挂钩,同预算执行进度挂钩,同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年初预算细化程度不高、资金分配不及时、绩效评价结果不理想的扣减预算。

(二)2021年主要支出政策

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1年预算安排紧紧围绕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开源节流提质增效,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精准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完善直达机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将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可直接分配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基本实现中央民生补助全覆盖。提高直达资金管理水平,完善监控信息系统,增强直达机制政策效果。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确保减税降费红利充分释放。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合理确定减税降费力度,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疫情期间出台的阶段性政策分类调整、有退有留,确保财政和社保基金可持续运行。更好发挥专项债券作用。继续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市县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投向结构,提高用作资本金比例,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及早形成有效投资。严格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审核和风险把控,确保不出风险。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相结合,协调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保障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贯彻落实。

2.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拓展投资空间。努力争取中央资金政策倾斜支持,用好基建投资、政府债券等资金,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支持农业农村、生态环保、交通物流、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推进两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扩大居民消费。支持餐饮住宿、文化体育、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鼓励电商消费等新业态发展,引导培育数字经济。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加快城市公交和各类专用车电动化。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强化财税政策引导,加大对交通、产业等领域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推动长株潭地区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岳阳、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京广、沪昆、渝长厦三大通道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发展带,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支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降低城镇居住成本。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做好棚改后续工作,改善群众生活品质。

3.聚焦支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握紧拳头保重点,财政政策和资金向三高四新战略聚焦倾斜。推进制造强省建设。持续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提升园区产业项目承载能力。发挥政府性投资基金投资”“引资双重功能,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继续实施企业技改税收增量奖补等政策,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新兴优势产业补短板、锻长板、抢赛道。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坚持科技创新重点保障,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支持引进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大研发奖补力度,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较快增长。建设国家级自主创新科研平台,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作用,激励科技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研发生产。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推动湖南自贸试验区加快建成三个高地形象集中展示区。完善补贴政策,推动中欧货运班列规范运营,国际客货运航线有序开发,拓宽国际物流人流通道。全力保障黄花机场改扩建,加快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支持办好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

4.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克服财政收支困难,足额落实各类民生政策,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坚持就业优先。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推动就业稳总量、优结构、提质量。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争公办园学位占比达到50%、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支持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建成100所芙蓉学校,缩小城乡区域办学条件差距。加大本科、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投入,分类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支持国家和省内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财政补助和调剂金分配向困难地区倾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同步,保障低保、特困、流浪乞讨、孤儿等群体基本生活。支持文体旅游事业发展。大力支持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打造文化旅游示范景点、精品路线。做好东京奥运会、西安全运会等重大赛事参赛备战保障。

5.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支持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460万亩。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发放稻谷价格补贴,调动种粮积极性。优化粮食储备结构,增强政府粮食调控能力。推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研究制定农业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补助政策。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支持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优化结构,高质量发展。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扶贫投入、政策总体稳定,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提高产业项目投入占比,推动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内生发展转变。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提高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特色风貌。

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污染防治。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继续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持实施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建立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更好发挥监测执法机构垂管体制优势。推进生态修复。积极争取岳阳东洞庭湖和益阳南洞庭湖区域纳入新一轮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建设省级生态廊道。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做好相关人员转产就业、养老保障等工作,巩固长江禁捕退捕、野生动物禁食退养工作成果。健全长效机制。继续推进省内和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兑现环境空气质量奖惩政策,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快建立多层次补偿机制。启动运营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参股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三)收入预计及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结合前述形势判断,2021年全省和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按地方收入增长4%、地方税收增长6.4%以上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预计为3129亿元,其中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预计为355.2亿元。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55.2亿元,加上中央补助3410亿元,市县上解238.7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9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6.7亿元,收入合计4079.6亿元;省本级支出安排1015.1亿元,加上上解中央57.8亿元,补助市县2981.7亿元,调出资金25亿元,支出合计4079.6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根据基金收入和实际支出情况,按基金项目以收定支编制。省级收入安排21.6亿元,主要是彩票公益金等收入,加上中央补助和市县上解28.6亿元,上年结转5.1亿元,调入资金25亿元,收入合计80.3亿元;支出安排20.8亿元,补助市县50.7亿元,结转下年8.8亿元,支出合计80.3亿元。全省收入安排3225.5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7.1亿元,上年结转400亿元,调入资金25亿元,收入合计3677.6亿元;支出安排2822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554.3亿元,结转下年301.3亿元,支出合计3677.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并加大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力度。省级收入安排25.4亿元,加上中央补助0.4亿元,上年结转6.1亿元,收入合计31.9亿元;支出安排12.4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6.7亿元,补助市县0.4亿元,结转下年2.4亿元,支出合计31.9亿元。全省收入安排63.7亿元,加上中央补助0.4亿元,上年结转14.2亿元,收入合计78.3亿元;支出安排37.2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32.6亿元,结转下年8.5亿元,支出合计78.3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省级收入安排1554.6亿元,支出安排1686.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311.6亿元。全省收入安排3157.7亿元,支出安排3154.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383.9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21.7亿元,支出1557.4亿元,滚存结余1608.1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9.5亿元,支出153.8亿元,滚存结余456.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53.3亿元,支出565.6亿元,滚存结余104.8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14亿元,支出348.5亿元,滚存结余726.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96.1亿元,支出460.9亿元,滚存结余289.2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6.7亿元,支出40.7亿元,滚存结余92.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6.4亿元,支出27.7亿元,滚存结余106.7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一是按照预算法规定,省级年初预算上级补助收入预算数为中央提前下达部分,小于上年执行数,相应对市县补助预算数也小于上年执行数,年中中央和省后续补助将按政策下达。二是2021年省级拟使用新增债券预安排支出95亿元,用于落实中央和省重点工作部署。为加快实施,省级已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待中央正式下达额度后,将按规定及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三是预算法规定在预算草案批准前,可以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处置突发事件等支出。根据上述规定,截至目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0亿元,其中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亿元。在省人代会批准预算后,将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三、扎实做好2021年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工作

2021年,我们将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对全年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更好谋划、推进、落实以下工作,确保中央和省重大部署在湖南落地生根、落实见效。

1.全面加强财源建设,严格依法依规征管,推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紧紧围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施新一轮财源建设工程,做大做强主体税源,加力培育新兴税源,压实涉税部门源头管税、协税护税责任,加大对市县财源建设的引导激励,逐步提升税收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加经济增长的含金量。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退尽退。坚持依法依规组织征缴税费,严禁压任务、派指标,严禁收取过头税,严禁违规提高收费标准。合理把握盘活国有资源资产节奏,确保非税收入真实、准确入库,促进财政收入均衡稳定增长。

2.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推动国家治理效能新提升。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统筹配置资金资产资源,提升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保障能力。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化综合预算改革,将部门预算收支范围由预算拨款扩大到单位所有资金,公开范围由主管部门扩大到所属单位,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制度,提升预算完整性、精准性和透明度。加强财审联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推进文化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密切关注中央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等税制改革,完成契税法地方配套立法。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驱动预算管理现代化。

3.坚持厚实基层,加强动态监测预警,坚决兜牢市县三保底线。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分配办法,推动财力向基层下沉、向困难地区倾斜,提升市县保障能力,促进地区间财力均衡。全面摸排三保风险,重点排查社会关注度高的教师工资、基本民生补贴到位情况。扩大县级预算编制事前审核范围,确保三保需求优先足额保障到位。对债务风险高、库款保障水平低的市县重点关注,动态监控财政运行情况,出现风险苗头及时预警。强化市县党政一把手三保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六条红线”“四项机制,对违规行为倒查责任,严肃问责。

4.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切实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县党委政府责任,将债务风险防控的重心由先防后化、以防为主防化结合、以化为主转变。完善隐性债务化解机制,督促指导市县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坚决杜绝数字游戏、虚假化债,对化债力度大、成效好的地区给予奖励。坚持开前门、堵后门,规范高效发行使用新增债券,严禁无序举债搞建设,严禁超越发展阶段铺摊子、上项目,严禁以任何方式新增隐性债务。完善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控,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事件。

5.主动改进编报方式,及时报告重大工作,更好服务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全面落实审核预算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要求,认真听取吸纳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紧紧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改进预算报告和草案编制工作,提高支出预算和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主动向省人大报告国有资产、预算绩效、政府债务管理等重大改革工作,积极配合推进预算联网监督,更好服务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形成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指导,虚心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pdf
2021年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pdf
2021年预算重要事项解释说明.docx
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表.xlsx

关于湖南省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1443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