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2020年省级决算草案和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省级决算和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一、2020年全省及省级决算情况
2020年,全省各级各部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沉着冷静应对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财政运行呈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决算情况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41.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1%,加上中央补助4186.3亿元,市县上解237.8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019.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9亿元,调入资金118.7亿元,上年结转153.5亿元,收入合计6126.7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5.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6.3%,加上上解中央58.3亿元,补助市县3858.9亿元,一般债务还本201.9亿元,调出资金15亿元,一般债务转贷市县707.4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亿元,结转下年119.5亿元,支出合计6126.7亿元,收支平衡。
汇总省级和市县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3008.7亿元,增长0.1%,加上中央补助4186.3亿元,一般债务收入1019.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37.5亿元,调入资金1005.2亿元,上年结转390.8亿元,收入合计9848.4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03.1亿元,增长4.6%,加上上解中央58.3亿元,一般债务还本713.5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1.3亿元,调出资金15亿元,结转下年397.2亿元,支出合计9848.4亿元,收支平衡。
收入决算有关具体情况:2020年,全省各级财税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减收影响,全年完成地方收入3008.7亿元,增长0.1%,实现由负转正的预期目标,较全国平均高4个百分点。地方收入中,税收完成2058亿元,下降0.2%,较全国平均高2.1个百分点,若加上按照留抵退税分担机制调库给中央部分,则实际增长0.6%。地方税收运行保持平稳,主要是在中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部署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好转,加之我省复工复产推进较早、效果较好,税收增长势头好于预期。与此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持续提高收入质量,全年完成非税收入950.7亿元,占地方收入比重31.6%,排全国第12位,为多年来最好水平。省级地方收入341.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1%,主要是省级收入大头来自与市州分享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收,这些税种是阶段性减税政策的重点,较其他税种受疫情影响也更大,减收超出预期。
支出决算有关具体情况:在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多重减收压力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准确把握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求,化危为机争取中央支持,全面盘活存量“三资”,全力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03.1亿元,增长4.6%。其中,教育支出1325.3亿元,增长4.4%;科学技术支出220.7亿元,增长2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0.2亿元,增长12.1%;卫生健康支出737.6亿元,增长11.5%;住房保障支出244.8亿元,增长14.5%;交通运输支出371.2亿元,增长8.5%,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等情况:2020年,中央共补助我省4186.3亿元,增长13.3%。一是税收返还基数309.3亿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3532亿元,增长14.8%,其中均衡性等正常财力性转移支付1297.7亿元,加上财力性特殊转移支付184.3亿元,财力性补助达到1482亿元,增长25.2%。三是专项转移支付345亿元,增长12.3%,主要是中央结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形势,加大了对地方医疗卫生、交通、水利等领域专项补助力度。
在争取中央支持的同时,省级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深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腾出财力补助市县,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共补助市县3858.9亿元,加上转贷新增债券1552亿元,增长17.7%。一是税收返还基数225.4亿元。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3046亿元,增长9.4%。其中,均衡性等财力性转移支付1141.6亿元,增长31%,是近年来力度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是专项转移支付587.5亿元,下降9.8%,主要是按照中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改革要求,将部分专项改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下达,同时根据“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了部分规模散小、绩效不高、进度偏慢的专项。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省级预备费。20亿元全部支出,其中2.2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相关支出,17.8亿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
2.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2020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3.9亿元,比预算数5.1亿元减少1.2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1亿元,公务接待费0.8亿元,因公出国(境)经费0.03亿元。省级“三公”经费减少主要是省直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开支,加之受疫情影响,部分公务活动没有实施。
3.省级重大投资安排情况。2020年,争取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补助245.9亿元,省级预算安排22亿元,共267.9亿元。其中,省本级支出4.3亿元,补助市县263.6亿元,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应对疫情补短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田水利、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方面。
4.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0年,将非必要、非急需的结转资金70亿元补充基金后,年末余额102亿元。编制2021年省级预算时,动用59亿元,当前余额43亿元。
5.省级权责发生制列支情况。根据预算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2020年下达省直单位但当年未使用的资金69亿元,按权责发生制列支,包括工资福利支出2.7亿元,商品和服务支出9.7亿元,机关资本性支出16.6亿元,对企事业单位补贴35.6亿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3.4亿元,其他支出1亿元。
6.省级结转资金情况。省级一般公共预算结转下年支出119.5亿元,主要是中央年底下达的补助资金,以及还需继续实施的项目支出等。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56.1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67.8亿元,专项债务收入1533.7亿元,调入资金51.7亿元,上年结转222.7亿元,收入合计5432亿元;支出4191.8亿元,专项债务还本200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692.7亿元,结转下年347.5亿元,支出合计5432亿元。省级收入17.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4.6%,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彩票销售收入下降,从中提取的彩票公益金相应减收;加上中央补助和市县上解269.5亿元,专项债务收入1533.7亿元,上年结转10.9亿元,从一般公共预算调入15亿元,收入合计1846.7亿元;支出34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3%,补助市县232.7亿元,专项债务还本14.2亿元,专项债券转贷市县1515.5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45亿元,结转下年5.3亿元,支出合计1846.7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扩大专项债券规模等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发力,202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增长强劲,收入3356.1亿元,增长12.1%,支出4191.8亿元,增长42.9%。一是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334亿元,较上年增长97%。二是中央下达抗疫特别国债228亿元,除45亿元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外,183亿元在政府性基金预算列支。三是各地主动加大土地等资产处置力度,筹措资金补充财力、防化债务风险,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195亿元,增长20.3%,相应安排支出2447.2亿元,增长26.9%。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2亿元,加上中央补助0.4亿元,上年结转2.4亿元,收入合计114.8亿元;支出42.9亿元,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63亿元,结转下年8.9亿元,支出合计114.8亿元。省级收入33.6亿元,为预算的197.6%,加上中央补助0.4亿元,收入合计34亿元;支出6.2亿元,为预算的54.4%,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21.3亿元,补助市县0.4亿元,结转下年6.1亿元,支出合计34亿元。
省级收入超预算较多,主要是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2020年改革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模式,由“企业前年利润、财政上年核定、编入当年预算”改为“企业上年利润、财政上年预计、编入当年预算”。2020年为改革过渡期,省级收入包含了省属国企2018、2019两个年度利润中应缴纳的国资收益。省级支出较预算减少,主要是按照中央政策规定,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力度,相应资金在一般公共预算列支。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085.5亿元,支出2911.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409.9亿元。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57.6亿元,支出1485.8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973.1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04.1亿元,支出1364.8亿元,滚存结余1768.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9.7亿元,支出142.9亿元,滚存结余420.8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35亿元,支出528亿元,滚存结余114.8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16.3亿元,支出339.9亿元,滚存结余662.1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78.7亿元,支出460.2亿元,滚存结余248.6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1亿元,支出39.6亿元,滚存结余87.2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0.7亿元,支出36.2亿元,滚存结余108亿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0年,中央核定我省政府债务限额12161亿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1749亿元(含新增债券限额1737亿元,外贷限额12亿元)。根据上述限额,全年发行新增债券1737亿元;再加上按中央批准的计划发行、用于到期债券还本的再融资债券813亿元,共计2550亿元,平均利率3.45%,平均期限14.5年。截至2020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1815亿元,控制在中央核定限额以内。
(六)省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情况
2020年,按照预算审查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改革要求,除涉密专项外,其余46个省级专项资金全部向省人代会报告了绩效目标设置情况。从执行情况来看,大部分专项都较好完成了绩效目标,发挥了既定政策作用,但也有文化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及发展等专项资金,存在项目散小、支出不及时等问题,绩效评价结果不优,我们已督促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整改,并相应扣减专项资金预算规模。
2020年全省和省级决算数据,详见湖南省2020年决算(草案)。草案在提请省委省政府审议和省人大常委会审查前,已经省审计厅审计,并根据审计意见作了相应修改。
二、2020年预算执行效果及落实省人大决议情况
2020年,我们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全面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积极财政政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力促进全省财政平稳运行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贯彻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对冲疫情冲击影响。克服空前减收增支困难,顶格执行各类“减、免、缓、抵、退”税费优惠政策,出台特殊时期阶段性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550亿元。争取中央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666.2亿元,全力支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快速有效稳住经济社会运行基本盘。发挥专项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作用,全年发行1334亿元,比上年增加657亿元,瞄准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重大工程等“两新一重”领域,以及公共卫生、社会民生等补短板领域着重发力,支持800多个项目加快实施,拉动有效投资超6500亿元。
特殊时期特殊举措,全力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紧急启动疫情防控资金应急保障机制、库款保障应急调度机制、抗疫物资紧急采购机制,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制定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个人负担部分财政全担,确保不因费用影响患者救治。开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足额保障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重要防疫物资采购和稳产保供,确保不因资金影响疫情防控。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政策顶格发放临时工作补贴,向援鄂医疗队员、一线医务人员等重点群体发放慰问补贴。支持向重点企业发放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98亿元,贴息后平均利率1.39%。全省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07亿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策聚焦资金聚焦,支持“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扶贫投入持续加大,全省扶贫支出216亿元,增长20.3%。深入开展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推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饮水安全等政策同频共振,凝聚强大合力保障脱贫攻坚,“十三五”各口扶贫投入累计达1736亿元。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生态环保投入达437亿元,支持滚动实施湘江、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野生动物禁食退养等中央重大部署,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等指出问题整改。创新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四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全覆盖,发起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参与出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强化债务风险管控激励约束,对化债绩效高的地区表彰激励,对新增隐性债务、虚假化债的地区严肃追责问责,全省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主动防范专项债券风险,制定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负面清单,建立专项债券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债券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常态化机制逐步建立。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创新型省份建设“财政十条”成效彰显,全省科技支出220.7亿元,增幅高达28.4%。优化科技专项资金投向,重点支持“卡脖子”重大科研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攻关等重点领域。研发投入省级奖补力度逐年加大,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持续攀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企业技改税收增量奖励,引导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兑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省级税收增量奖励,激励市县做强实体经济。出台“135”工程升级版奖补政策,增强园区产业项目承载能力。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抗疫特别国债定向安排30亿元,支持湖南自贸试验区重大项目建设。安排省级开放型经济与流通产业发展专项14亿元,支持促消费、稳外贸、畅流通。支持黄花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加快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资金41.6亿元,推动第一轮“六大强农行动”圆满收官。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支持种业振兴发展,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挂牌。发放耕地地力保护、稻谷目标价格、农机购置等补贴76.6亿元,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支持就业优先。国省就业补助专项达到33.1亿元,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支持924万农民工返岗,城镇新增就业72.4万人。从失业保险基金计提28.6亿元,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省补助13.4亿元,支持新增公办园学位39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升到86.5%。国省补助41.5亿元,支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4.7万个,建成芙蓉学校70所。省级投入25.5亿元,支持省内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双一流”建设。强化卫生健康投入。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74元。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8800名困难尘肺病患者得到救治、100万名农村和城市低保适龄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达到每人每月2464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3元,全省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333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5元。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再提高10%。及时启动临时价格补贴制度,发放标准翻倍,缓解疫情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影响。
2020年,在省人大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推进财税改革,持之以恒改进财政管理,继2019年后,我省再获国务院财政管理真抓实干表彰激励。一是落实落细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按照中央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部署,提前储备项目,谋划分配办法,切实加快资金安排、拨付和使用,首批财力性直达资金503亿元从接收到下达基层不到10天。同步建立监控机制,搭建监控平台,所有直达资金单独发文、单独标识、单独调拨,确保每一笔资金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切实惠企利民。二是下大力气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主动适应减收增支严峻形势,坚决贯彻中央和省“过紧日子”要求,动真格压减省直部门非重点、非刚性支出近40亿元,盘活结转结余19亿元,腾出资金弥补省级短收和加大对市县补助力度,切实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相关做法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肯定。三是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坚持以“零”为基点,全面清理所有省直部门政策和资金,到期政策、无效支出一律取消,新增支出先定政策、后定资金,不再采取切块方式新增预算。省级支出预算编制重点由增量向总量转换,打破基数概念和固化格局,全面优化省级支出结构。四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向全覆盖迈进,先后出台交通运输、教育、科技、生态环境、公共文化、应急救援等6个领域办法,加上前期已出台的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领域办法,覆盖领域达到9个。21家省属国企193亿元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基金长期稳健运行基础进一步夯实。
总体来看,2020年预算执行和财政改革情况较好,但同时审计报告也指出在预算编制、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执行进度偏慢、执行率不高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逐项对照,严肃整改。一是提高年初预算细化度。严格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6月30日前即启动2022年预算编制,组织指导部门提早谋划下年工作,研究下年资金安排,提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核,将能够编入部门预算的资金应编尽编。年初预算细化程度低于70%的省级专项资金,按比例扣减下年规模。二是实行全口径综合预算。在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将专户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单位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统筹安排,将预算资金与单位资金打通盘活,全面增强预算统筹配置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能力。三是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省级预算资金原则上9月30日下达完毕,未下达的收回预算统筹。强化支出进度考核,对支出进度慢的部门按一定比例扣减下年度预算。严格执行省人大批准的预算,维护预算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严肃性。四是加强财审联动。聚焦直达资金、重大项目资金使用绩效和政府债务管理绩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和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把结果应用到预算安排和调整中,应用到政府绩效评估中,应用到市县财政管理工作考核中,使财审联动成为规范管理、推进改革的利器。
三、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强劲动力,认真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落实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贯彻“稳进高新”方针,扎实推进“四个十大”工程,经济财政运行呈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1—6月,全省地方收入完成1713.7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4.8%,增长22.6%。其中,地方税收1185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4.2%,增长24.9%;非税收入528.7亿元,占地方收入比重30.9%。上半年收入顺利实现“双过半”,总体来看:一是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我省地方收入、地方税收增幅22.6%、24.9%,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1、2.5个百分点。若剔除去年疫情影响不可比因素,以2019年同期为基期,地方收入、地方税收增幅12%、14.2%,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0.9、6.2个百分点,排中部六省第3、1位。二是主体税种成为增收主力。1—6月,全省地方税收增量236.4亿元,占地方收入增量的75%。其中,增值税增收82.5亿元,增长25.7%,企业所得税增收22.1亿元,增长14.8%,两税种合计占到地方税收增量的44%。三是收入质量持续提升。全省非税占比30.9%,较去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较去年底低0.7个百分点,是近年来上半年最好水平。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主体税种增长强劲,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强实体、抓园区、拓财源、优环境、扩投资、促消费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发力显效,全省经济财政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1—6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95.1亿元,增长2.3%。其中,省本级支出541亿元,增长12.5%;市县支出3554.1亿元,增长0.9%。全省支出保持适度强度,但市县支出增幅放缓,主要是受中央阶段性积极财政政策措施退出、新增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等因素影响,财力增量有限。在此形势下,各地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全力强化重点支出保障。1—6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6.5亿元,教育支出686.5亿元,占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18.5%、16.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住房保障、城乡社区等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1.4%、12.9%、12.8%、12.3%。下半年,随着新增债券按计划发行,转移支付按进度下达,地方收入持续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支出强度将保持适度水平。
其余三本预算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1—6月,全省收入1187.3亿元,增长16%,其中省级收入9.6亿元,增长41.9%。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全省支出1254.8亿元,下降22.6%,其中省本级支出8.8亿元,下降11.6%。支出下降,主要是按中央统一部署,放缓了专项债券发行进度,预计下半年发行进度提升后,将恢复正增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1—6月,全省收入14.8亿元,下降24.8%,其中省级收入421万元。全省支出18.4亿元,增长39.2%,其中省本级支出7.3亿元,增长90%。收入下降、支出增长较快,主要是2020年改革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模式后,省属国企2019年度利润中应缴国资收益已于2020年底上缴,结转到今年支出;2021年预算收入从2020年度企业利润中提取,需待6月底企业财务报表决算审计后,在下半年上缴。社保基金预算方面。1—6月,全省收入1504.3亿元,增长21.9%,其中省级收入677.6亿元,增长27.8%。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受疫情及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影响,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全省支出1435.4亿元,增长13.7%,其中省级支出708.6亿元,增长16.7%。
总体来看,上半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主要指标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质量效益“双提升”,为推动“十四五”良好开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从后期走势来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问题依然存在,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数抬高,以及今年新出台减税政策效应释放,预计全年收入增幅将呈“前高后稳”走势,全省财政收支总体上仍将呈紧平衡态势。
四、202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把握我省经济发展氛围更浓、政策更优、来势更好、动能更足的有利机遇,围绕全年目标,抓实重点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坚持做大蛋糕注重质效,实施“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稳步提升经济财政增长“含金量”。着力提升重点产业税收贡献。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强化产业政策与税收贡献、专项规模与产业税收、资金分配与项目税收“三挂钩”,促进产业发展与税收贡献相匹配。引导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税收贡献能力。着力推进园区产业发展提质。将园区作为财源建设的主战场。坚持高点规划、特色发展,创新驱动、项目支撑,“三生”融合、“三态”协同,优化环境、改革赋能,全面优化园区规划定位、创新能力、产业项目、体制机制、发展形象,大力创建“五好”园区,全面提升园区亩均税收能力。着力培育骨干税源企业。加大招引总部经济和重点项目力度,培育壮大产业链“链主”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强做优本土优势企业和国有企业,壮大骨干税源企业数量,提升企业创税能力。着力推动市县税收上台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压实市县抓财源建设主体责任,积极引导支持市县加强财源建设和税源培育,推动市县地方收入规模和质量上台阶。着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瞄准税收征管短板,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部门协同治税机制,提升财源税收治理能力,提高税务执法规范性、税费服务便捷性、税务监管精准性,切实提升征管效能。
(二)坚持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聚焦重点加大投入,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坚实财力保障。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优化专项债券、产业类专项资金投向,向重大项目、重点园区聚焦。完善财政奖补政策,综合运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投后奖励等后补助措施,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发展高端化、数字化、集聚化、绿色化、融合化。支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落实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改革,大力推进“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支持“两区两山三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研发后奖补力度,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多点发力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持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支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将自贸区打造成“三个高地”形象集中展示区。继续实施江海航线补贴,有序开发国际客货运航线,全力保障黄花机场改扩建,加快建设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支持培育外贸主体和出口优势产业集群,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繁荣,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办好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
(三)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加力保障与完善机制并举,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坚持把中央和省统一标准的民生支出、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摆在财政保障的优先位置,提高“学位、床位、厕位、车位”等民生建设服务水平,做好乡村振兴、污染防治、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民生保障工作。合理确定民生政策标准,防止脱离财力实际搞过度保障,使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坚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完善民生政策体系,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健全民生资金直达机制、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民生支出清单管理机制、民生政策备案机制、民生政策预算调控机制等民生保障激励约束“五项机制”,使民生改善更加稳固、更可持续。坚持规范管理提高绩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督促指导市县优先保障中央和省统一标准民生政策,规范自行出台民生政策行为,健全民生政策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加强民生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民生资金用到刀刃上。
(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财政保障重大战略能力。提升政府资源统筹能力。将政府性资源、政府收入、单位资金全面纳入预算管理,所有需求一个盘子考虑,所有支出一个口子安排。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集中财力保障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提升预算安排科学性。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优先保障刚性和重点支出,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逐步建立覆盖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分类分档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升预算约束力。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和执行资产配置标准,严禁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严禁以拨代支、违规出借库款。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低效资金一律削减,无效资金一律取消。提升财政可持续性。坚持量入为出,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将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水平,推动跨年度平衡。加强社保基金政策管理和运行监测,防范待遇支付风险。提升预算透明度。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推进部门所属单位预决算信息公开,以及政府债务、收费基金、转移支付等信息公开。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促进多种监督协同发力。稳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所有财政资金全方位、全链条、全覆盖的动态监控,力争2022年底全面运行。
(五)坚持大局意识底线思维,筑牢风险防控底线,夯实全省财政稳健运行基础。坚守“三保”底线。省财政加力盘活存量,压减留用一般债券,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力下沉力度,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办法,增强市县“三保”等刚性支出保障能力。扩大县级预算编制事前审核范围,加强困难市县财政运行重点监控,坚决确保市县“三保”不出风险。坚守库款底线。优化省级库款调度办法,加快资金下达进度,落实直达资金单独调拨要求,提升市县库款保障能力。强化市县库款余额动态监控,督促市县及时兑付工资、民生补贴、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出现风险苗头及时预警,坚决确保库款运行安全。坚守债务底线。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全面实施高风险地区政府投资项目开工上级财政核准制,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严禁借债付息。“一县一方、一债一策”完善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实施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强化绩效管理,切实防范法定债务风险。研究出台更具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办法,加速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平台企业监控预警,对风险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坚决确保资金不断链、债务不爆雷。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担当历史重任,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贡献力量。
附件1:湖南省2020年决算(草案).pdf
湖南省2020年省级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pdf
2020年决算草案有关事项说明.pdf
湖南省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决算信息公开.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