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新创投四两拨千斤 放大公共财政效能
——高新创投集团创新财政投入形式启示录
新华社湖南分社 禹志明
湖南省大胆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探索将政府的资源配置权力转向适当利用市场。湖南高新创投集团组建五年来,逐步改变过去无偿照顾、“撒胡椒面”式支持企业的做法,通过专业股权投资和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集中资金扶优扶强促进经济发展。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高新创投应运而生
由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湖南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管,湖南省政府2007年9月从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财政资金作为资本金,设立了湖南高新创投集团。
在成立大会上,湖南省相关领导表示,设立高新创业投资公司是要在资本市场寻求新的突破口,逐步建立健全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资本市场,拓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渠道,引导和扶持更多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渡过艰难的创业期。
“从成立到201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13.78亿元,负债3.2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3.44%,所有者权益为10.55亿元;四年来累计实现浮动盈利约7亿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00%。”湖南省高新创投集团董事长黄明介绍,当时注册资本20亿元,实收资本8.5亿元,资金来源全部为财政拨款。集团成立后,企业宗旨就确定为“服务科技、发展高新,促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省财政厅的资金优势和省科技厅的项目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孵化和创业投资业务。
创办长沙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周坚在2012年3月14日获得300万元天使基金,他说:“终于有‘天使’看上我这个创业者了。在公司完成研发,部分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开拓亟须资金的情况下,他们投入300万元参股,还允许我在3年内回购部分股权,真是雪中送炭。”周坚说的“天使”,就是湖南高新麓谷天使基金,是湖南高新创投牵头设立的,总规模为1.51亿元人民币。3月14日成立当天,便有6家小微企业与基金签订了意向协议。
成立以来,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坚持扶持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支持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创新型项目和新兴产业。共计支持180余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带动社会就业近4万余人,一些创新型成果已达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撬动财政资金杠杆 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湖南高新创投在开展直投业务的同时,依托湖南总规模1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探索与省内外创投机构的有效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黄明介绍,“集团现已完成直接投资8亿元,带动创投资金30亿元,形成社会多元化投资近90亿元;同时代表省政府出资2.3亿元,联合设立了总规模超过20亿元的8支产业专项基金。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投资项目得以成功实施;财政性资金和创业引导基金的功能得到有效创新和发挥。”
作为国内固态存储领域的领导者、创新者,湖南源科高新公司总经理吴佳表示,2009年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对公司注入1800万元,使注册资本由创立之初的1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这是国内在固态存储领域投下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在国有资本的示范引导下,国内民营企业500强——上海宏泉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沿海多家私营资本先后跟进投资,使公司在新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扩容和海内外市场推广方面快速扩张。公司的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额迅速提高,销售收入从2008年650万元,到2011年为7700多万元,增长了近12倍。预计2012年电子固态硬盘市场爆发,源科公司可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2008年初,受国际资本对我国食用油产业链的恶意操纵以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影响,盈成油脂向湖南省财政厅递交了关于申请2000万财政补贴的请示。财政厅要求 湖南高新创投从股权投资的角度对该项目进行考评。在一个月的调查之后,高新创投既充分意识到国家食用油体系面临的重大隐患,同时也敏锐嗅觉到以菜籽油为代表的食用油产业蕴藏的巨大投资机会。遂果断斥资3000万支持盈成油脂并为其引入近1亿元股权资金及银行债权融资1.5余亿元,使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扭亏为盈效益倍增,2010年销售超过10亿元,一举成为高成长性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
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先后完成了华声在线、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浏阳河酒业等重大项目投资。其中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是国内首家稀贵金属交易所,对于加快稀贵金属产业发展,谋求稀贵金属国际定价权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截至2011年末,湖南高新创投集团共完成各类股权投资39家企业,投资总额76929.98万元。
大力发展创投平台 改善财政投入方式
近年来,各地财政用于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的投入越来越大,主要缘于财政支持创业投资进而作用于实业经济,比传统的财政直接支持企业的方式,更能发挥资金的使用效能。湖南高新创投的实践表明,财政资金通过创投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一、传统的财政投入企业方式存在缺乏专业条件、资金不够集中、不利于市场竞争等问题。
当前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投入,更多体现在“财务性扶持”的行政性功能,没能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并安排足够的时间对投入项目进行商业分析、价值评估及退出研究管理,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长期以来,财政资金投入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不集中、重点不突出、撒胡椒面式投入等现象,产业引导变成产品引导。在对企业给予财政支持的过程中,容易套用“财政资金向弱势群体倾斜”的习惯性思维,公共性原则变成了扶弱扶小的“照顾性”投放。这种传统财政投入导致的结果是“好钢没有花在刀刃上”,不能真正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资源谋发展”,也不能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
同时,传统的财政支持企业的方式无论是直接补贴、财政贴息,还是资金划拨、财政担保或是政府采购、税收减免,都是直接作用于企业。这样势必打破市场均衡,造成竞争的不公平,违背WTO原则,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财政资金由无偿投入转为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将改善财政投入形式。
黄明认为,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创投平台,由创投机构及其专业团队,按市场原则选择符合财政支持条件的产业项目,将是转变财政投入的最佳形式之一。我国的财政方针必须逐步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建设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即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重点转向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保障民生福祉,通过介入“市场失灵”领域,对资源配置进行补位或充实。
三、放大公共财政资金效能,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当地优势产业中。
成立以来,湖南高新创投集团通过直接投资8亿元,引导创投资本跟进投资40亿元,带动社会多元化投资达90亿元,管理和参与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已基本形成了“集团直投+基金投资”的良好格局。目前,由高新创投集团主导,创投、金融、证券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高新产业投融资体系已初具规模,预计未来3-5年,集团将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在湖南为主的地区完成80亿以上的股权投资,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使有限的集团资本金得到了数倍、数十倍的放大效应。
同时积极发挥创业引导基金的管理职能,带动社会资本,联合投入到湖南的优势产业中去,投入到需要资本力量助推的市州去。目前,这个集团管理和参与管理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9支。这些多元化的投资基金,不仅完善了资本市场补充机制,更有效彰显了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了财政手段对实体经济的宏观调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