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整合涉水资金实施水利“万千百”工程见成效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一号文件,桃源县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县,迎来了水利建设的春天。该县积极对接上级政策,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四管齐下整合涉水资金,大力实施以“万口山塘清淤扩容、千公里渠系畅通硬化、百座水库除险加固”为主题的“万千百”工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全年共完成水库除险103座,维修、清淤、硬化渠道4751公里,维修扩挖山塘10010口。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该县获得了“常德市水利建设第一名”、省水利建设“芙蓉杯”先进县等殊荣。
一是整合项目投。该县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烟水工程、“小农水”建设、国土开发工程、灌区改造、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2.1亿元,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如陬市镇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投入资金1200万元,投工3万多个,疏通渠道达18公里,其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
二是县级财政投。该县在本级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财政资金向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向水利基础薄弱的偏远山区乡镇、向用水需求旺盛的人口集中区域重点倾斜。严格按照中央、省委文件精神,提取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全县共提取资金300多万元。同时,县水利建设指挥部还要求各乡镇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少于50万元,而且要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2011年,县本级财政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达2300万元,较上一年增长50%。
三是发动群众投。鼓励、支持群众自建、自管、自营小型水利设施,激发了群众兴办水利的热情。2011年,通过“一库一议、一塘一议、一渠一议”等形式,全县群众自筹资金达到1000万元,新建山塘168口、扩挖山塘8475口、修建沟渠8400米。盘塘镇青草岗村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了158口山塘的清淤扩挖、内坡护砌;漆河镇农民徐定志个人出资2万元,整修山塘1口,增加蓄水量4000多方,新增灌溉面积10多亩。
四是盘活资产投。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采取租赁经营、引资开发等形式,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县先后有110座小型水库、2.6万口山塘、230座小型抗旱机埠的经营权得到转让,先后筹集资金4000万元,全部用于建设再投入,有效地将静态、分散的水利资产变成了动态、集中的水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