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做足三字要诀 做好预算公开
2011年桃源县作为全省试点县,先行先试开展了预算公开试点工作。今年,该县继续总结试点经验,推行预算公开“早、细、严”三字要诀模式,深入推进预算公开迈台阶、上水平、出成效。目前,该县89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了预算公开,公开面达100%;公开项目达90个,比财政厅要求公开的项目还多16个。
“早”字当先
做好预算公开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早动手、早准备,才能抓出实效,落到实处。桃源在预算公开工作上立足早字做了大量文章。首先是宣传发动早。年初,县财政局就制定了专项宣传方案,整体部署在全县各级各层面宣传预算公开工作。整合电视、网站、手机报、电子宣传屏、街头广告栏等宣传媒介,通过播放宣传片、投放宣传信息、制作宣传画面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宣传。做到了预算公开人人皆知,形成了舆论声势,为推进预算公开打下了坚实的舆论基础。其次责任明确早。桃源在预算公开责任上做到早明确,早落实。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桃源狠抓了预算公开责任的明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长亲自部署预算公开工作,将各单位预算公开责任落实给单位主要负责人。县纪委再次以文件形式将财政预算、部门预算的责任明确到单位。县财政局在第一季度举办了单位财务人员培训班,开展预算公开培训。努力做到了预算公开责任早知道、早部署、早落实。第三是预算编制早。根据试点期间发现的不足,从今年6月份开始,县财政局组织股室业务骨干员,分成7个工作小组,下到全县所有预算单位,指导各单位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真正把单位收支全纳入预算,做到预算早编制、全编制,确保预算公开基础扎实,一旦公开即能严格按预算使用资金。由于突出了“早”,今年该县预算公开工作得到了全县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坐着叫苦的少了,埋头抓科学预算的多了,很多主要负责人说:预算公开了,钱花得明白了,纪检都不找我们了。
“细”字做实
预算公开在桃源是新课题,哪些要公开、哪些能公开、怎么公开、怎么接受公开意见,这些具体问题在预算公开中都必须直面,躲不过、避不脱。桃源的做法是,把细致的工作做扎实。首先是细化审查备案制度。实施预算公开的四审一备案,即公开资料实行股长一审、分管领导二审、预算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审,单位主要负责人终审,公开资料送县财政局备案。通过建立完善的审查备案制度,确保了预算公开做到应公尽公,防范了预算公开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是细化公开内容。针对去年部分人大代表提出预算公开内容不够,公开不彻底的问题。今年,桃源县财政局制作了详细的预算公开内容提要,除试点时要求公开的内容外,特别明确规定增加了部门预算收支预算总表、编制说明,“三公经费”预算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操作流程、资金分配使用结果,部门决算收支总表,乡镇政府机关预算方案、各项对农补贴发放情况等内容。不仅解决了公开内容不多的问题,还进一步明确了公开的内容,使各预算单位在操作过程中更为明确,更为具体,更便于操作。第三是细化工作要求。今年,县财政局在各项业务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从相关部门和业务股室抽调专人,根据预算公开工作要求,制定了详细的预算公开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具体明确了预算公开工作形式、内容、地点、时长、管理和考核等要求,方便各单位按图索骥,达到实效,确保预算公开工作在各单位都能得到落实。
“严”字到位
桃源县在预算公开时做到了三个“严”。首先是严格与财政规范化运作联动。即把预算公开与财政精细化管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非税收入征管改革等结合起来开展,以财政规范化促进预算公开,以预算公开检验财政规范化。目前,该县所有预算公开的单位均实现了财政规范化运作,同比预算公开前,县财政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财政管理欠规范化问题减少了60%,真正实现了互促共荣。其次是严格公开形式。县财政局与县新闻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办)联合,在各单位门户网站开辟了预算公开专栏,纳入单位门户网站建设主要内容。各单位同时在单位醒目位置设置了公示栏,按照财政规范要求,将预算公开内容在公示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县89个一级预算单位和39个乡镇均有网站预算公开专栏和单位预算公开公示牌,打造了一套完善的预算公开阵地。第三是严格考核检查。县政府对所有预算公开不到位的单位实行财政评先“一票否决”。县财政部门对预算公开工作实行事前、事中监督,一是每个季度都检查各预算单位在门户网站或公示栏公开的预算信息是否进行了及时更新;二是联合县纪委、县审计局等部门长年开展各项专项预算公开检查,仅今年1至9月,已对37个单位开展专项检查4次,查出预算公开方面的问题11个,现场整改9个,限期整改2个,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的预算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