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财政全力支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促进经济增效财政增收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8年12月12日 00:00 【字体:

  常德市财政支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推动经济增效财政增收,促进地方高质量,成效比较明显。特别是为落实引导扶持政策,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预算安排开放强市专项资金2.33亿元,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安排产业立市专项资金10.66亿元,重点支持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旅游、金融、人才等事业发展,投入力度空前。今年前8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增长12.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6%。截至11月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7.76亿元,增长6.21%,总量排名全省第4位;全市非税收入下降23.47%,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30.22%较去年同期下降9.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排名全省市州第四位。 

  一、支持全面创新,助推发展动能转换。一是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仅近两个月,全市税务部门就为91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税款退税达1.37亿元。二是推进创新创业激励。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对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平台分别给予每家100万元、20万元的经费支持。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本级财政对市辖区内企业研发、引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分别奖补20万元、10万元。如湖南响箭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短臂架搅拌混凝土泵车被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并获省财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30万元;市级财政对2017年度认定的2家创新团队湖南新合新甾体药物研发创新团队和湖南太子化工新材料创新创业团队,分别奖补20万元。三是支持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优势存量企业技改扩规,大力培育“百强核心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对获得省级奖补的工业企业由受益财政按11比例配套奖补。工业企业年内新增设备投资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含200万元,剔除各级财政补助部分),由受益财政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2%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四是推进园区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统筹产业布局,强化政策引导,大力促进园区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关联化方向发展。研究出台《关于支持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2020年)》,明确市财政每年对常德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给予1亿元补助;合理分配“飞地园区”财力,明确由园区所在区县市和园区企业引进区县市(或企业迁出区县市),按照一定比例由相关区县市协商分享企业新增税费收入。五是助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参与拟定了《常德市军民融合产业扶持办法》,市政府研究后即将出台。六是支持促进乡村振兴。2018年市级部门预算安排支农资金2.48亿元,2017年增加9600万元,增长38.72%,同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64亿元,从扶贫、农业民生、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全方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此外,成立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湘北分公司,以较低融资成本为全市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二、支持全面开放,提升发展竞争优势。一是鼓励招商引资。实施全员招商引资行动,开展迎德商建家乡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扶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办法(试行)》明确,“对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来常注册中国总部的,从投产运营当年开始,由受益财政按所缴纳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50%分别连续5年、4年、3年用于专项支持企业发展”。二是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2018年市级部门预算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口岸类资金310万元,支持“五定班轮”、桃花源机场航空等口岸建设,口岸经济来势较好,截至20188月,常德盐关水运口岸全年进出口货物达28.3万吨,同比增长107%;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12075标箱,同比增幅达79%。三是支持对外经贸做大做强。年度预算安排外经贸类资金1410万元,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外贸企业业绩“破零倍增”、重点外贸企业培育、跨境电商等方面,较好地促进了我市外贸企业良性发展,1-9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9.46亿元,同比增长43.20%,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外贸实绩企业145家,其中破零企业30家,倍增企业18家。四是助力全域旅游发展。近两年本级财政共安排旅游发展资金6000万元,争取省旅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2239万元,支持桃花源、城头山、壶瓶山国家5A级旅游区创建,打造环洞庭湖精品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营销,全面促进旅游升温。 

   三、支持人才战略,集聚发展软实力。2018年市级预算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推进人才引进聚焦工程、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高校发展提升工程、创新创业激励工程实施。一是支持人才引进。对引进的国家级、省级产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奖励补贴,分别按120平方米、100平方米标准给予全额购房补贴;对引进的紧缺人才,安排专门的人才公寓,特别急需人才还给予5-10万元安家补贴;对引进青年人才,实行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对新落户并在常企业工作的博士、全日制硕士学历人才,在常工作期间分别提供10年、5年的青年人才公寓免费居住权。印发《关于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到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的意见(2017-2021)》,吸引高精尖人才向重点区域、重点园区、优势产业和重大平台集聚。二是推动技能人才培育。实施技能人才培育“百千万”计划,每年培育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等高端技能人才100人以上,培养引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骨干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培育基础层级高技能人才10000人以上。在积极争取并落实好上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补助的基础上,对经批准的市级高级人才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每个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市级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实训基础项目每个一次性补助40万元、市级校企合作研修平台每个一次性补助50万元,近三年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380万元。三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累计投资30多亿元支持建设常德职教大学城,湖南幼师高专、常德技师学院新校区已开园招生,发展来势很好,常德财经职院(筹)正在抓紧建设。支持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立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急需专业。为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18年市级部门预算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3.92亿元,确保市直公办高职院校年度生均经费稳定在1.2万元以上,市直公办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和中职学校生均经费逐年提高。四是打造校企研修平台。加强园区工业企业对接,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和校企合作研修,打造创新应用型人才培训平台,如每年固定投入近1200万元补助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一医院教学设备及人员经费缺口,每年固定投入近400万元支持湖南幼师高专免费定向培养小学教师共1500名,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补助湖南文理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 

  四、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一是落实降费减负。严格落实上级精简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策,全面清理并公示《常德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今年又取消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为企业减负约 5000万元;切实降低气、电、水和用地等工业企业要素成本,降低融资成本和技术改造成本;对规模工业企业新上生产性建设项目全面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等费用,全年可为工业企业减负约7000万元。二是政府采购支持。积极指导大汉集团、瑭桥科技等企业申报省“两型”产品,填补了我市的空白。认真执行“两型”产品给予价格扣除或加分政策,全市涉及“两型”产品采购目录内的电子信息化、新能源汽车等货物的政府采购项目,均要求采购人在采购评审中按扣除5%-10%后的价格计算竞标价,或者给予4%-8%的加分。三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常德财鑫担保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为财鑫金控集团,创新推出了“集合贷”、“互惠贷”、“银保会员贷”、“政银担贷”、“惠农冷链贷”等融资服务,1-8月为648户(次)创业主体新提供担保、小贷等融资服务62亿多元;同时,将全市所有中小微企业(不含建筑类、房地产企业)的年担保费率统一调整为普惠式收费1.8%2019年将降低至1.6%,不断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市工业投公司运营好过桥资金,截至20189月底,发放21笔过桥资金2.63亿元,运营以来累计发放97笔、12.8亿元。支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推出专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着力化解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资金难题,截至20189月,发放科技担保贷款超过4000万元。 

  五、深化财税改革,增强发展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在编制2019年部门预算时,开展“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强化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审核,2018年市本级共覆盖174个项目25.63亿元,较上年增长30.23%,并将所有项目细化量化为1399个指标,平均细化量化指标超过8个,是2017年的2.68倍;实施专项资金运行监控,从6月起每季度组织一轮,已开展的第一轮共运行监控项目179个,监控资金25.35亿元,督促加快了资金支出进度,促进规范了资金管理。根据预算公开有关要求,积极稳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制定出台《常德市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办法(试行)》,规范和明晰了市与区县市在水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二是建立完善收入管控机制。完善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的动态监控,对违规资金及时预警止付,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积极落实省厅有关非税收入限额管理和收入质量提升要求,及时分解下达区县市非税收入限额,加大收入质量提升考核要求,严格控制非税收入虚增空转,将非税收入质量改善与市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安排相衔接,引导督促县市县改善收入质量。三是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对全市包括融资平台、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债务底数,初步划清了政府支出责任;制定《常德市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压减投资、推进违规融资整改、竭力化解存量债务、大力整顿平台公司等措施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债务,全市上报压减项目207643亿元;强化资金筹措调度,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加强与债权人的对接协调,切实防范了平台公司资金断裂。建立《常德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常德市隐性债务化解方案》,防范应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发生。 


常德财政全力支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促进经济增效财政增收

997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