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财政:稳步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20年11月24日 09:55
【字体: 大 中 小】
近年来,鼎城区紧紧围绕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多方整合资金和项目,在扶持产业、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稳步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协调统筹,有效提供资金保障。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工程,资金投入需求巨大。由于目前经济形势严峻、财政收支压力大,本级投入与资金需求相对不足。为缓解资金矛盾,鼎城区强化部门协调统筹,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缓解资金困难。成立了乡村振兴资金和项目整合领导小组,积极整合部门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组长,各乡镇场办、行政村居也成立了乡村振兴资金和项目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对整合工作每月一考核、每季一通报,将发现的问题建立台帐、限时整改。通过强化工作协调统筹,整合工作成效显著。近两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5亿元,有效地支持了乡村振兴工作。
支持产业发展,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一是突出主导产业。鼎城区是典型农业大区,该局重点在培育高档优质稻、有机蔬菜、生态养殖、鼎城油茶和特色林果五大农业产业方面加大扶持,打造了“常德香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弘富源蔬菜等8个区级特色产业园,建立高档优质稻示范片14个、播种70万亩,预计实现产值30.13亿元,农民增收1.4亿元;建设标准化有机蔬菜示范基地10个,蔬菜加工率12%以上;发展河洲甲鱼养殖4.4万亩、稻虾养殖4.6万亩、高效油茶基地3.6万亩、林下经济种植2万亩、特色水果3.8万亩、花卉苗木7.9万亩。二是培育特色典型。区财政每年为重点特色村安排200万元推进乡镇振兴和扶持产业发展。特别是在草坪镇三角堆村,目前形成了以生态为先导,以特色农业为核心,形成了“一心、一环、四轴、五区”的规划布局。即以杜鹃湖景区为中心,依托湖周边环路和四条主要村道,建设乡村旅游景区、田园风光体验区、农村庭院示范区、旅游产业加工区、后勤服务保障区五个一二三产融合功能区。
抓好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一是重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区财政每年为每个行政村、社区安排环境整治项目资金4万元,鼓励村、社区抓好“三面五清”,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全面启动乡镇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营,完善垃圾收运体现,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二是突出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突出整体规划设计、整体组织发动,实施整村推进农村改厕,确保今年完成25000个改厕任务,并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奖补。三是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加大投入,保证全区村民饮用水合格率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标,推进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农药化肥减量等工作。
提升乡风文明,弘扬乡村新风正气。近年来,区财政对乡风文明宣传设施与阵地建设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宣传部门和乡村多渠道开展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为民乐“四民新风”活动,支持乡村建乡村大舞台、乡村文化广场,完善文化设施。目前,全区共有7个村镇获评市级文明村镇,草坪兴隆街、花岩溪湖江坪获评全国文明村、刘优群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今年又有61个村镇申报省市区文明村镇。草坪镇三角堆村还通过修建乡村大舞台、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一年一度的农民春晚,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通过幸福屋场建设,因地制宜植入以《草坪文化印象》为代表的艺术墙绘,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文化气质。
强化协调统筹,有效提供资金保障。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工程,资金投入需求巨大。由于目前经济形势严峻、财政收支压力大,本级投入与资金需求相对不足。为缓解资金矛盾,鼎城区强化部门协调统筹,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缓解资金困难。成立了乡村振兴资金和项目整合领导小组,积极整合部门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组长,各乡镇场办、行政村居也成立了乡村振兴资金和项目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对整合工作每月一考核、每季一通报,将发现的问题建立台帐、限时整改。通过强化工作协调统筹,整合工作成效显著。近两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5亿元,有效地支持了乡村振兴工作。
支持产业发展,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一是突出主导产业。鼎城区是典型农业大区,该局重点在培育高档优质稻、有机蔬菜、生态养殖、鼎城油茶和特色林果五大农业产业方面加大扶持,打造了“常德香米”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弘富源蔬菜等8个区级特色产业园,建立高档优质稻示范片14个、播种70万亩,预计实现产值30.13亿元,农民增收1.4亿元;建设标准化有机蔬菜示范基地10个,蔬菜加工率12%以上;发展河洲甲鱼养殖4.4万亩、稻虾养殖4.6万亩、高效油茶基地3.6万亩、林下经济种植2万亩、特色水果3.8万亩、花卉苗木7.9万亩。二是培育特色典型。区财政每年为重点特色村安排200万元推进乡镇振兴和扶持产业发展。特别是在草坪镇三角堆村,目前形成了以生态为先导,以特色农业为核心,形成了“一心、一环、四轴、五区”的规划布局。即以杜鹃湖景区为中心,依托湖周边环路和四条主要村道,建设乡村旅游景区、田园风光体验区、农村庭院示范区、旅游产业加工区、后勤服务保障区五个一二三产融合功能区。
抓好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一是重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区财政每年为每个行政村、社区安排环境整治项目资金4万元,鼓励村、社区抓好“三面五清”,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全面启动乡镇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营,完善垃圾收运体现,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覆盖。二是突出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突出整体规划设计、整体组织发动,实施整村推进农村改厕,确保今年完成25000个改厕任务,并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奖补。三是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加大投入,保证全区村民饮用水合格率达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标,推进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农药化肥减量等工作。
提升乡风文明,弘扬乡村新风正气。近年来,区财政对乡风文明宣传设施与阵地建设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宣传部门和乡村多渠道开展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为民乐“四民新风”活动,支持乡村建乡村大舞台、乡村文化广场,完善文化设施。目前,全区共有7个村镇获评市级文明村镇,草坪兴隆街、花岩溪湖江坪获评全国文明村、刘优群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今年又有61个村镇申报省市区文明村镇。草坪镇三角堆村还通过修建乡村大舞台、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一年一度的农民春晚,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通过幸福屋场建设,因地制宜植入以《草坪文化印象》为代表的艺术墙绘,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