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聚焦“四个重点” 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22年10月08日 09:30 【字体:

自2019年5月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以来,郴州市聚焦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及源头治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生态产业综合开发、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等“四个重点”,坚持上下联动,实施综合治理,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2021年,郴州市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郴州资兴市可持续发展案例入选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一、推进水源地生态保护,绿水青山焕发新魅力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强化制度建设,对东江湖源头、水体周边环境实施全面系统的保护治理,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一是强化东江湖流域保护制度建设。按照东江湖“一湖一策”保护模式,修编《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建立运营主体明确、运行经费到位、环保绩效明显的长效运营机制,健全东江湖流域保护机制。同时,东江湖流域资兴、宜章、汝城、桂东“一市三县”检察机关建立东江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二是系统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维,保障东江湖源头“碧水”,对东江湖流域桂东沤江和淇水、汝城浙水、宜章玉溪河等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并对流域县城及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严控入湖污染物排放量,共建设河湖视频监控点219个。加强流域水源涵养保护,东江湖流域4县(市)近三年来共完成人工造林17万亩,森林抚育、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还湿共180余万亩。三是积极开展东江湖流域净水行动。实施东江湖网箱退水上岸工程,东江湖流域700余户渔民共计70余万平方米网箱实现全部退水上岸,有效实现湖区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对船舶污染进行大力整治,共淘汰老旧旅游船舶172艘,配套建成5套船舶污水收集上岸处置装备,努力实现营运船舶污水“零入湖”。开展湖岸餐饮住宿治理,对流域内违规经营的373家民宿农家乐进行分类规范整治,督促做好污水处理设施和油烟处理设施安装,杜绝污水和餐厨垃圾直排东江湖。

二、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水气土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

针对历史上矿产资源粗放式开采带来地表水、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尾砂淤积,冶炼生产方式落后造成超标排放等问题,开展重金属污染及源头治理行动,推动水气土综合治理。一是持续推进流域历史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临武三十六湾矿区及周边地区为重点,采取纳米零价铁制备及水体修复、高耐受高效率优势植物修复等技术,连续实施3个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近年来,全市共关闭淘汰冶炼、采选矿企业千余家,永兴、宜章、临武等地先后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整合升级;实施重金属治理项目130个,土壤治理项目28个,投资近50亿元;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以上。重点区域流域断面水质全面改善,2021年全市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二是实施有色金属冶炼废气综合治理。大力推广应用转炉熔炼、自主研发的“前置厌化双拉制备银基接点”等先进冶炼技术工艺和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等先进实用废气综合治理,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空气环境治理改善明显。全市年处置有色金属危险废物能力近200万吨,每年可节约标煤2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吨以上。三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系统治理。采取“矿业整治-综合治污-绿色发展”治理模式,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矿山总数从2019年的496个减少到310个,矿山减少幅度达38%;共建成绿色矿山84家,绿色矿山建设经验被自然资源部推介。同时,通过直接利用、稀贵金属回收、作改性粉体材料、膏体充填四种尾砂综合利用模式,将尾矿尾砂“变废为宝”。2021年,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349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0.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值为350亿元。

三、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开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生态产业综合开发行动,重点实施传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生态型特色产业综合开发,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进传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发展绿色制造为目标,采取“关、停、并、转”等方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近三年,全市共依法取缔证照不全、污染较大的烧结墙体材料生产企业101家,证照不全、污染较大的粘土砖生产企业87家;关停取缔非法石灰土窑企业32家;嘉禾县淘汰落后产能经验列入全国典型案例库。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利用矿产资源发展新材料培育新产业链,筛选145个绿色项目,投资277.9亿元发展新材料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二是加快生态型特色产业综合开发。充分利用东江湖冷水资源,发展资兴大数据产业,建设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节能水平国内第一、世界领先,东江湖大数据中心被评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和全国十大低碳节能园区;充分利用东江湖冷水资源和华润鲤电余热资源,实施冷热联供为城市终端常年提供冷、热气资源和生活热水,打造全球首座“水冷空调城”,每年可减少耗电5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2万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机制,实施东江引水、莽山水库引水等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市城区及桂阳、宜章等县市区近200万人的饮水质量;培育东江湖、莽山等一批大型综合旅游景区,其中莽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授予“全国首家无障碍山岳型旅游景区”称号。

四、注重科技支撑引领,创新效应实现新突破

开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行动,重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三大工程,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撑引领能力,实现从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的跨越。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以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为重点,实施“郴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引导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9年的211家增加到2021年的365家;入库登记科技中小型企业从2019年的93家增加到2021年的431家;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0家、星创天地8家。二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围绕有色冶炼、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的技术需求,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主体培育,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2020-2021年,重点实施64个项目,共获得81项专利和成果,突破46项关键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建立7项检测标准;推进建设8个中试基地、13个中试项目试点。三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区创新中心建设运营,与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湘南学院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科技合作,重点推动技术研发、攻关、中试及成果转化应用。依托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建立东江湖深水湖泊多维度智能监测体系、流域生态大数据与信息服务中心。各创新平台广泛汇聚各方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快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郴州:聚焦“四个重点” 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29047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