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财政:“三个突出”履职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是千年古县,文风盛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并就教育工作殷殷嘱托的地方;是世界银行结果导向贷款湖南省湘赣边区乡村振兴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项目8个项目县之一。近年来,汝城县财政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财政理财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规范财会管理,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确保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于2019年、2021年先后两次获评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奖,教育安全更牢,师风师德更优,连续三年录取3人以上清华北大。
突出财力保障,着力教育投入。一是经费只增不减。在财政不宽裕的形势下,仍然全面落实专项经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逐年“只增不减”。二是工资只高不低。坚持国家政策性工资同当地公务员一样按政策足额发放,教师年终绩效奖列入全年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三是资助应发尽发。坚持脱贫不脱政策,项目建设以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万多人次,发放资助金7000多万元,确保学生资助全覆盖。四是条件越来越好。近三年累计争取中、省资金8亿多元,新建县芙蓉学校和沙洲芙蓉学校,推进县七中、大坪镇中学提质扩容、热水学校、益将中心幼儿园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突出优质发展,着力均衡配置。一是教育设施均衡。保质保量完成全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和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任务。2022年,投入1.46亿元完成三江口瑶族镇学校等9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汝城县第七中学等5所薄弱学校改造,新建或改扩建校舍3.6万平方米。二是农村学校均衡。结合乡村振兴和乡镇学校布局实际需要,安排专项教育资金,对全县教育布局尤其是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改造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师资配置均衡。采取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招聘特岗教师、自主招聘教师、直赴高校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教育人才结构。搭建“城乡一体化”教师发展平台和现代教育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实行“集团办学”和城乡学校对口结对帮扶,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突出规范管理,着力综合效益。一是规范资金监管。统一采用全省以结果为导向的转移支付方式,通过财政教育项目建设资金专户,专款专用用好改善薄弱学校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二是强化项目监管。成立执行领导小组,协调推进世行教育子项目的具体实施,加强项目日常监管,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项目学校成立项目监督理事会对项目进行日常跟踪和监管。三是严格考核评估。顺利完成2022年世行贷款项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地考核评估和教育系统落实省政府2022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考核工作,完成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涉及的34个指标的综合评估,完成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和小学、初中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的达标要求和考核任务,完成大坪镇南村小学、文明瑶族乡中心小学、热水学校新建教学楼建设,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37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