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立足“四化”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沅陵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历年来,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村贫困人口较多。为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攻坚进程,2016年以来,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精心组织,精细谋划,精准发力,立足“四化”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至目前,县财政已投入资金12846万元,完成了563户2141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其中:建设集中安置点2个,47户、182人;分散安置516户、1959人,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建设标准化。该县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增加生产性用房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规范了建房风格、层数、规模。集中安置点按照每户建筑面积80-100平方米之间,严格节约土地;分散自建房安置在湘建材〔2016〕86号文件基础上,出台了《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技术导引》按5个标准(50m2、75m2、100m2、125m2、150m2),每个标准三种户型共15种户型,可供搬迁户选择的户型达到了29种。同时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民族、地域特色在建房风格上保留了当地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特色,做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发展全域旅游相结合。
二、发展产业化。以沅陵特色农业产业为龙头,充分发挥“沅陵碣滩茶”和“沅陵五强溪鱼”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根据搬迁户的不同搬迁区域,利用借母溪乡村旅游、凤滩电站、酉水画廊、五强溪湿地公园等城乡旅游资源,在建房设计,产业规划上,紧密结合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融合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稳定增收的目标。制定了《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持实施方案》和《沅陵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及就业援助实施方案》,各乡镇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方案,每一户有明确的就业安排、产业后扶等具体脱贫措施,确保搬迁后能脱贫致富。
三、管理社区化。为确保搬迁户无后顾之忧,该县在集中安置点引进了社区化管理,完善迁入地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户籍、最低生活保障机制,财政、编办、国土、人社、教育等相关部门落实资金、用地指标和人员编制,在集中安置搬迁群众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新建、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同步配套建设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以满足搬迁户就近入学就医的需求。
四、服务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做”安置方式,在长远发展和民生保障上体现人性化。在动员群众搬迁、摸底调查时,做到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用心用情帮助群众出点子、出主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对于没有建房能力的特困户,安排了由村委会帮助施工建设,并在建成后帮助搬迁户迁居新家,真正体现党的温暖和人性关怀。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让贫困人口安居乐业,让空巢老人得到照顾、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夫妻分居得到团聚、鳏寡孤独得到保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