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财政: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筑牢财政资金“高效锁
2024年以来,靖州县财政局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和开源节流理念,全面推动“绩效管理巩固年”行动,积极拓展“多方联动、评价扩围、精准监管、强化应用”新路径,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力以赴打造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靖州模式”。
一、坚持绩效引领,强化多方联动
统筹推进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改革攻坚任务,积极构建预算绩效“一盘棋”。一是细化绩效考核。严格落实“五个巩固提升”工作要求,以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巩固年”为契机,结合靖州实际,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打造科学合理的靖州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2024年,我县将“绩效管理巩固年”细分为18个工作要点、90项工作目标,并全面完成。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出台《靖州县关于建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协同联动机制的方案》,邀请纪检监察、人大等部门参与财政评价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各方监督和激励职能,形成齐抓、共管、共治的工作合力,提高绩效评价的关注度和评分结果的公平性。三是接受多方监督。坚持以公开推改革、促提升,定期向人大和社会公开非涉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主动接受监督,推动绩效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形成“重绩效、讲绩效、抓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绩效评价,强化扩围升级
树牢“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绩效理念,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绩效评价扩围升级。一是提升评价质量。严格落实《靖州县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实施方案》,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严格进行评价打分,如实撰写自评报告。同时,采用“N+7+1+1”复评工作新模式,由业务股室、绩效股、监督股连续进行三轮复评,确保评价质量。2024年,共复审整体自评报告142份及其项目自评报告。二是强化评价效益。组织第三方机构对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部门整体支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政府债务项目、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等18个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涉及金额17227.49万元,评价结果作为2024年度财政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和资金预算安排重要依据。三是紧盯评价重点。聚焦民生保障、社会热点、民生工程等领域,对购房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教育奖励基金、增减挂钩、农业保险、拆迁补偿款等专项资金开展重点评价,严格监管项目支出,守护资金支出安全,切实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三、加强绩效监管,强化资金效益
强化绩效运行监管,动态掌握政策和项目进展。一方面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实施绩效评估,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从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角度开展初审,再聘请了第三方机构进行终审,从严把控项目库“准入关”,防范项目实施“先斩后奏”,严控预算追加。例如,我县抽取重点民生、教育、社会热点关注等领域5个重大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这一举措倒逼预算部门加强事前评估论证,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精准性。另一方面加强事中跟踪监督。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监督模式,线上依托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对全县预算部门1-9月份共1135个项目进行绩效跟踪监控;线下聘请第三方机构抽取项目进行重点绩效监控,及时将监控结果反馈至支出预警部门并要求限时整改。通过双模式跟踪监控,实现绩效管理和财政业务相融合,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用好绩效约束,强化结果应用
完善“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推进财政支出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一是将评价结果与项目整改有效衔接。根据重点绩效评价的结果,分别向18个相关预算部门转发重点项目支出评价结果反馈的工作提示函,并要求预算部门针对绩效评价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研究、积极整改,在规定时间内反馈《重点绩效评价整改报告书》,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约束力。二是实现绩效与预算深度挂钩。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将重点绩效评价结果报送人大审批后,将结合部门预算调整进行结果运用,我县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奖惩制度,通报了评价结果较差的2个项目和结果较好的3个项目,结果较差的项目在下年预算安排中进行核减;结果较好的项目给予优先考虑。三是落实评价结果与激励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考核,科学设置六大考核指标,将考核得分直接与部门奖励绩效分配挂钩,明确奖惩措施,压实绩效责任,倒逼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绩效意识,不断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深度融合、与业务管理相互衔接,预算绩效管理实现由“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