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致力三突出 推进新型城镇化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4年01月20日 09:12 【字体:

  冷水江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致力三个突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76.94%。

  一、突出规划引领,在更高的起点谋划新型城镇化。我市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城乡一体化规划修编》和《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重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描绘城市发展新蓝图:按照“一中心四组团三环线”的基本框架,重点抓好 “三个10平方公里” 建设。“一中心”即新行政中心;“四组团”即老城区组团、布溪组团、禾青组团、沙塘湾组团;“三环线”即以城东生态城为中心的“内环”,连接新、老城区的“中环”,环绕潘桥乡、禾青镇、金竹山镇、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区域的“外环”;“三个10平方公里” 即体现繁荣、宜居的10平方公里现有城区,体现现代、生态的10平方公里城东生态城,体现产业转型、经济实力的1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城市人口达到30万以上,初步建成湖南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突出城乡统筹,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强力推进城市东扩,拉宽城市骨架。按照“五年再造一座新城”的目标,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城东生态城,累计完成投资近20亿元,10平方公里新城已出雏形。二是强力推进老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2010年,我市把“三年创卫”列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先后对锑都中路、金竹路、新城路等老城区主干道路实行“白改黑”,对冷江大桥进行维修加固和亮化,完成了城区高污染企业“退城进郊”,建成了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滨江公园,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底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三是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2010年12月,我市抢抓中央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机遇,按照“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总目标,在全省率先部署实施全市域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三年多来,市财政累计投入2亿元,整合带动投入9亿元,共完成房屋风貌改造2900余栋,新建、改造通村通组公路300多公里,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四级处理模式,农村面貌大有改观。

  三、突出要素保障,用更实的举措助力新型城镇化。一是破解土地瓶颈。首先,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做好“增量”。我市先后批回用地指标400公顷,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其次,有效规范土地运作,抓好“现量”。实行“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办法,形成了依法、规范、有序的土地管理体系。累计公开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46宗,成交总价款达6.1亿元。第三,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存量”。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11年以来共实现土地流转3.73万亩。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着力抓好投融资平台建设,通过整合土地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等方式做大做强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为城东生态城建设筹集资金17亿元。三是推进交通提速。娄新高速建成通车,沙禾线、S217线、军温公路等干线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加快构建“东西快捷、南北通畅”的交通网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加快城乡接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市共有4个村已改成农村社区。加快城乡保障接轨步伐,逐步实行“同城同待遇”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建设,力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接轨。


冷水江市致力三突出 推进新型城镇化

997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