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五措并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双峰地处湘中,县域总面积171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其中13个建制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96万,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万,城镇化率为24.5%。近年来,该县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载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是用体制保障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建立资金保障体制,设立了新型城镇化引导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城镇规划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经营城市资源和建设公共设施,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是用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在县城建设上分区域推进五大板块建设,即:以新行政中心区域为主体,规划建设国藩广场、体育中心、双峰一中新校区等重点项目,以艺芳新城为主体,规划建设双峰城区购物休闲文化旅游区,以县工业园区为框架,着力发展以农友机械、荣成鞋业和天虹不锈钢产业等龙头企业的工业新区,以湄水河为依托,新建湄水湾等城东生态新区,以复兴路和天青街为重点的老城亮化特色区。
三是用经营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盘活土地等资产。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全面推行“招、拍、挂”,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出让土地,促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做实融资平台。实行分块运作、分灶吃饭的运作模式。通过财政拨款、资产划拨、债务剥离等方式壮大资产规模,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大力引进民资。通过进一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形式,参与县城建设开发,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四是以产业激发新型城镇化内生动力。合理引导房地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品位较高的住宅小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农民、外来人员进城购房置业;统筹安排城区和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了农机产业园、台资鞋业园、农产品加工园3个专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倾力打造以蔡和森纪念馆、曾国藩故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五是以文化提升新型城镇化综合品味。双峰县是“中华女杰之乡”、“中国民间书画艺术之乡”、“院士之乡”,该县坚持用文化塑城,以文化兴县,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和民间文艺、民族风情等特色文化,融合山水自然资源,对以蔡和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湘文化、以富厚堂为代表的古民居建筑文化等县域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梯度开发,形成了“自然”与“人文”并存、“绿色”与“红色”兼备,“古代”与“现代”交融的人文城镇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