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推行“三化一评价” 全面规范农财管理
近年来,娄星区积极贯彻落实好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大决策部署,规范农财项目资金管理,积极探索“三化一评价”财政资金监管模式,着力在“抓整合、重绩效、强管理”上下功夫,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加力提效。
一、全面整合涉农资金,实行“三化”运作。一是资金申报项目化。按照“科学规划、精准申报”的原则,全区统一建立乡村振兴和向上争资项目库,明确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做到以发展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筹资金、以资金扶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工程化调度,对重点工作建立项目化实施机制,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定方案、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积极推进,以“一乡三镇四带五片多点”为重点,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治理、厕所革命、“空心房”整治、通村通组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做精乡村规划、做美人居环境、做强乡村产业、做好基础设施、做实乡村建绿项目。二是涉农资金集约化。对财政、发改、交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生态移民等部门资金使用性质和范围相同及其他能够实行统筹整合的资金,均由区财政统筹,发挥资金集约化效益。在政策性因素补助以外争取的专项补助资金,仍按上级明确的项目安排使用,但实施的项目纳入全区统一管理。三是资金使用奖补化。对所有公共财政资金,实行以奖代投,严格按奖补标准拨付到每个乡镇村,做到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在美丽乡村建设“十百千、比拼创”示范创建活动考评验收过程中,建立乡镇街道自评、区级考核评比、验收授牌评比机制。既奖惩创建过程,按照工作推进力度、进展情况,对村开展月评比,乡镇层面和区级层面均给予奖惩,又奖励结果,对通过示范创建验收的庭院示范户、屋场示范片、示范乡村给与奖励。2019年投入经果林建设等奖补资金904万元,通组路奖补1237万元,“空心房”整治奖补400万元,垃圾分类奖补672万元,厕所革命奖补960万元,十百千比拼奖补126万元。2020年安排“十百千、比拼创”奖补资金1222.4万元,村庄清洁行动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奖补资金885万元,打造美丽经济行动奖补资金2230万元。
二、强化资金绩效评价,实行“两步走”。一是全面实行事前绩效目标评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和区美丽乡村办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建设项目的必备要件,防止“拍脑袋决策”,从源头上提高项目申报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填报绩效目标申报表时,项目资金按支出方向详细填报可量化、可比较、可追踪的绩效目标,为全过程绩效管理奠定基础,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目标编制,财政部门审核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预算资金与绩效目标匹配性,把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的前置条件,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或审核未通过的,不予安排项目资金。二是全面实行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资金用款计划管理,对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项目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建立项目绩效跟踪机制,按照项目进度和绩效情况拨款,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暂缓或停止资金的拨付。事后对所有项目进行全面绩效评审和重点绩效评价检查。2019年10月组织专家对2019年各项目实施单位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了集中评审。2020年3月,对2019年实施的所有美丽乡村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开展全面专项检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美丽乡村项目的“空心房”整治、垃圾分类、交通建设、厕所革命、产业发展、联村建绿及“一乡五片”等7个子项的实施过程,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和考评指标,对各乡镇、村实施项目进行逐项评分,评价结果与下一年资金安排挂钩。
三、深化农村财务改革,实行统一管理。为了提高农财管理水平,解决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监管缺位的问题,规范农村财经秩序,建立和完善村级利益分配制度,打通村级资金支付“最后一公里”,2020年全区整体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改革,对村级财务实行“五统一”。统一账户。各村委会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实行“双印鉴”“双U盾”监控制度;统一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娄底市娄星区村财民理乡镇监管办法》和《娄底市娄星区村级工程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统一审核。建立统一的审核流程和定期报账制;统一核算。对村级组织全面实行统一核算,各行政村设报账员一名,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两委”干部担任;统一公开。各村(社区)财务实行定期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