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财政:推进“三资”运作改革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25年03月03日 11:22 【字体:

​2024年,君山区严格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持续深化国有“三资”运作改革,盘活国有“三资”总量7.94亿元,实现国库收入5.29亿元(含税),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

一、优化资源运作。围绕现有“金、木、水、火、土”等资源顺势而为,开发包装运营一切可利用资源,全力让资源“活”起来。一是紧盯“淡水渔业”提档升级,助力低质资源高效利用。整合资源“提质”。收回14个大湖4.8万亩水面经营权组建生态渔业集团,实现生态水产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创新“赋能”。依托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建设集生态养殖、监控预警于一体的数字渔业大数据平台,现代渔业全产业链开发与利用项目入选省“数据要素×”50个典型案例。运营管理“增效”。举办挖藕起鱼节、网红垂钓赛等节会,推广“一荷三虾”综合种养模式,唱响“君山渔”“三江濠河”“团湖黑壳鲫”等特色品牌,生态渔业集团成为全市首家供应港澳鲜活淡水鱼资格的企业,2024年产值达1.5亿元,带动周边群众8000余人就业增收。二是探索“湿地碳汇”创新发展,推动潜在资源价值释放。用好世界首个达到国际核证减排计划标准的淡水湿地修复项目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推动湿地碳汇项目建设,成立湿地碳汇研究中心,君山淡水湿地修复碳汇项目成功入选2024绿光ESG榜典型案例。目前采用预购锁定交易的模式,明确4.6万吨碳汇交易,获得首笔湿地碳汇预付款,正加快推进交易。三是围绕“芦苇秸秆”综合利用,实现闲置资源“变废为宝”。积极探索芦苇秸秆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引进扶持万雨健康食用菌等一批芦菇芦笋加工龙头企业,年使用芦苇原料培养基300余吨、生产食用菌鲜品4000余吨。此外,充分利用芦苇的观赏游玩价值,举办“天下洞庭”芦苇艺术季等节会,进一步开发银沙滩、观鸟摄影等生态旅游项目,提升区域知名度。

二、强化资产管理。坚持按照“宜用则用、宜售则售、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宜融则融”原则,全面分类盘活行政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国有企业等资产,全力让资产“火”起来。一是激活国企资产潜能。坚持市场导向,采用“EPC+O”模式招标,将闲置多年的油脂厂升级改造为“君山·1959”工业遗址旅游项目,集博物馆、生态公园等功能于一体,预计项目总体收益可达7000万元。二是规范国有土地管理。完善《农垦国有农用地经营田经营管理实施细则》,完成所有国有农用地清收核对,核增经营田1.5万亩,清收欠款4568.36万元,有效提升了国有农用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优化行政资产配置。通过“租”“售”并举,盘活林角佬小学、天星洲小学等19宗行政事业性资产,实现财政收入0.9亿元。严格控制行政资产配置,严格规范资产处置流程,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益。在“公物仓”制度建设、标准制定以及信息化推进等多方面发力,累计节约财政资金731.65万元。

三、活化资本经营。强化财政金融资源统筹,做好担保增信、产业投资、化债纾困、园区服务等综合金融文章,全力让资本“动”起来。一是融资模式有创新。成功发行君山城投二期供应链ABS(资产证券化)产品,募集金额高达4.75亿元。二是投资回报创佳绩。深挖权益类资产,通过资源有偿使用、设权赋能和经营权出让,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殡仪馆(公墓)经营权项目等2个经营项目,实现上缴国库收入1.4亿元。三是资本管理更精细。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区内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实现了产权登记数据的电子化、网络化和精细化管理。

后段,将结合区情实际,进一步深化国有“三资”运作改革,为全市财政工作和“七个岳阳”建设贡献更多君山力量。


君山财政:推进“三资”运作改革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3360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