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净福利”成理财新“标杆”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07年12月04日 00:00 【字体:

深圳财政以该市首创的“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为参照,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共进——
“民生净福利”成理财新“标杆”

  21项“民心指标”

  “每年交75块钱,就可以得到一份少儿医疗保险,最高报销额可达到12万元!这可真是去了家长们的一块‘心病’!”蔡晓林小朋友的妈妈说起当初拿到《深圳市少儿医疗保险个人登记表》时仍是兴奋不已。如今,像蔡晓林这样的幼儿园小朋友,以及全深圳的中小学生和近5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在今年暑假前拿到了类似的登记表,获得了医疗保险的保障。

  少儿医疗保险,仅仅是深圳市今年围绕“民生净福利”指标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其他“福利”还包括实现社区健康服务全覆盖,新建336座小型垃圾转运站、100个社区公园,50%以上的农贸市场、96所原村办小学将完成改造,出售、租赁不少于6000套经济适用房,基本实现500米公交全覆盖,企业与外来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以上,启用全天候的政府公开电话服务系统等等,让生活在深圳的市民备感温暖。

  2006年底,深圳市在全国首创了“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第一次将老百姓应得的生活福利量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体系。据深圳市政府有关人士介绍,民生净福利是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基础,以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作为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条件。“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涵盖了收入分配与公平、安全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共21项指标,以此反映居民的生活福利状况及动态。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不仅明确了经济发展带给人民的实惠,也让考核与评价政府工作有了量化尺度参考。

  深圳每年底都将公布对上一年“民生净福利指标”的测算结果。11月初刚刚公布的2006年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总指标为107%。深圳市统计局局长邓平在对该民生净福利指标点评时说,2006年深圳在改善民生,体现执政为民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表现在收入分配与公平方面较为合理;居民生活安全水平较高;社会保障能力较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人的全面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把民生投入摆在优先位置

  在“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中,财政性科教文卫体支出、环保投资经费支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等三项指标与财政工作直接相关,其他18项指标尽管不直接反映财政支出状况,但是其水平高低与财政投入密切相关。

  “财政部门落实指标体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加大对有关民生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其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此,财政部门一是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按照指标体系所突出的重点领域,增加对民生净福利的投入。二是进一步严格预算约束,从严控制一般行政支出。”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2007年深圳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突出了对相关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新增公共卫生专项投入3亿元,安排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支持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在内的有关教育专项投入13.4亿元,比2006年净增6.4亿元,新增包括环保科研奖励在内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安排再就业、离退休等社保专项经费1.6亿元,安排加强食品安全配套投入1.6亿元,比上年增加0.2亿元。

  此外,深圳市还把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超收的部分继续优先安排用于医疗、教育、住房和交通等各项民生领域。包括新增教育投入1.4亿元,增加科技研发等重大项目专项资金19亿元,增加社保再就业资金0.73亿元,等等。

  着眼长远,完善制度框架

  完成民生净福利指标,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不是光靠资金投入就行了?深圳的答案是,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民生服务制度框架的设计,重长远、抓规范,从制度上保证纳税人的每分钱都花在实处,“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制度设计方面,深圳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高房价问题上,深圳市各相关部门在广泛参考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政策的基础上,正在设计适合深圳的“公屋计划”,以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需求;在公共交通领域,理顺了公交运营的体制,加大了财政对公交的补贴规模;再就业方面,政府一方面加大对下岗、转岗人员的培训补贴投入,使其能够得到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政府还出资购买一部分岗位,安排失业人员再就业。

  “落实民生净福利指标,就是要找准群众的现实需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让市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而且要着眼长远,抓好系统规划,使一些大范围、深层次、系统性的问题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得到解决,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调共进。”该有关负责人表示。
 


“民生净福利”成理财新“标杆”

996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