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五项举措推进“支付+项目” 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近几年,浏阳市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档,以大项目激发新活力。随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数量与规模日益壮大,为有效控制项目投资成本,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浏阳市财政局采取五项措施推进“支付+项目”模式。“支付+项目”依托信息化建设,开发项目库管理系统,通过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深度融合,将资金管理与项目建设管理密切关联,项目信息渗透到资金支付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了资金与项目的高度契合。
(一)打造“一体化”,依托平台功能严把业务流程设置关
开发财政业务一体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可集中办理指标管理、项目管理、资金支付管理等多项业务。在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中,分为项目申报录入、合同管理、合同资金支付、项目费用支出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环环相扣的链条化管理流程。
(二)嵌入“硬规定”,依托政策文件要求严把项目审核关
为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合规高效使用,将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各类政策嵌入到资金支付的各个业务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分项管理。如按政府投资计划进行资金安排;依据发改部门批复的概算金额对项目投资成本进行总额控制;按照《浏阳市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办法》要求进行工程变更管理、工程结算审计及决算评审等。
(三)设置“预警点”,依托操作规程严把项目风险管控关
为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审核质量,防止出现超概算、超合同、超进度支付资金等违规现象,在信息系统中设置了20余个预警控制点。如设置项目概算预警控制、合同资金支付预警控制及审计结算预警控制等。
(四)开通“单行道”,依托项目索引实现项目全周期管理
以往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只能按年度反映支付信息,涉及到跨年度的项目,需分年度查询统计,更无法对项目投资成本进行系统控制。建立项目库后,意味着开通了一条“单行道”,项目信息均可以通过这条“单行道”集中适时反映。实现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保证了项目在年度间的连续性、稳定性、唯一性,解决 “一年一库”的问题。
(五)增设“快进键”,依托严格的特批程序设立绿色通道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考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在系统中进行了一些特别设定。如暂未立项项目,又急于开展前期工作的,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数的40%暂时录入项目信息,在项目概算批复文件下达后再予以调整;对按照会议纪要及市政府批示精神,因特殊情况需加快付款进度要求的合同,根据相关批件设置特别的合同支付进度控制比例。
浏阳市通过全面推进“支付+项目”,确保了《浏阳市政府投资建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做实了市政府年度投资项目计划,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同时项目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大大节约了财政资金。通过监督关口前移,及时督促项目业主单位依规依程序实施项目建设,降低了单位项目管理的风险,有效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